國家統計局3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080.1億元,同比下降14.0%。
從具體行業來看,目前工業利潤增速的放慢,除了在鋼鐵、石化、冶金等上游重工業領域顯現,也出現在計算機、紡織、汽車、農副食品等消費品領域。
申萬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副總經理范為認為,目前工業利潤增速比較低,主要是因為工業品價格下降,同時需求比較低,居民消費也在放慢。
“接下來全國減稅降費步伐加快,將對經濟起到提振作用。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預計在6.2%-6.3%,仍處于合理區間。”范為說。
春節因素疊加供大于求
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4.0%。對于這一增速,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解讀認為,這里有春節等因素。剔除春節因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與上年同期持平略降。此外,工業生產、銷售增速略有放緩,也一定程度影響企業利潤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汽車、石油加工、鋼鐵、化工等主要行業利潤下降明顯。
數據顯示,1-2月份,汽車行業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4%,石油加工行業同比下降1.3%,鋼鐵行業同比下降2.5%,化工行業同比下降2.3%。
受工業品價格下降等影響,汽車行業利潤同比減少370.7億元,石油加工行業利潤減少317.3億元,鋼鐵行業利潤減少290.6億元,化工行業利潤減少188.8億元,上述4個行業合計下拉利潤增速14.2個百分點。經測算,扣除上述4個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長0.2%。
對此,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海民指出,很多工業領域供大于求,導致利潤下降。像鋼鐵產量增加而銷售沒跟上時,降低價格導致利潤下降是正常情況。現在的問題是,即使在虧損的情況下,很多僵尸企業對價格不敏感,仍擴大生產。
“如果是民營企業,長期虧損顯然難以維持生產,還是要讓市場發揮作用,一些虧損的企業該關閉的就關閉。”他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今年1-2月份,國家統計局統計的605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351種產品產量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為58.0%,較上年12月份擴大2.6個百分點。
其中,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增長25.3%,鋼材增長10.7%,乙烯增長8.9%,卷煙增長8.2%,化纖增長了10.5%,平板玻璃增長了7.8%,原油加工量增長了6.1%,焦炭增長了7.6%。
另外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產量增長也較快,如3D打印設備、石墨烯、城市軌道車輛、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199.6%、166.7%、57.1%、53.3%和13.5%。
提振經濟需求迫切
從已公布的1-2月數據來看,目前工業增速仍偏低,盡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增長6.1%)在加快,但是與工業相關的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9%)卻在放緩,這也反映出目前投資回報率走低,將對未來的工業和經濟有影響。
中國社科院工業所產業布局室副主任葉振宇指出,企業難以盈利,是因為各項成本高,如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土地成本也難以下降,這個時候企業需要加快創新步伐,進而抵消成本的上漲,但這難以在短期內取得轉變。
在經濟放緩時,企業發展困難,但是地方的剛性支出仍很大,這就需要財政收入保障。“所以盡管國家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到地方執行時,要把減稅落到實處,不能變相增加企業負擔。”他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2019年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4849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2018年全年提高0.2個百分點。
但是投資加快,主要是基建拉動導致的,第三產業中,1-2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4.3%,增速比2018年全年提高0.5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中,1-2月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8%,增速比2018年全年回落0.7個百分點;其中,采礦業投資增長41.4%,增速提高37.3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長5.9%,增速回落3.6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下降1.4%,降幅收窄5.3個百分點。
制造業投資放慢,主要原因是投資回報率較低。
目前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4.5%左右,但是今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行業中有15個行業利潤率(利潤額與營業收入的比例)低于該數字。換句話說,這些行業如果不能實現快速生產周轉,則生產商品的回報,還不如放貸或存錢的回報。
今年1-2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在21%,煙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等行業的利潤率在10%左右,利潤率較高。
市場化程度高的汽車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等,利潤率普遍不高,其中紡織業利潤率為3.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利潤率僅為1.5%。
申萬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副總經理范為認為,今年對汽車等行業會有促進消費的政策,說到底還是內需不足。目前不要對經濟太擔心,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為6.2%-6.3%左右,屬于6%-6.5%的經濟增長目標區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諸多穩增長措施,需要盡快將這些政策落地。
從具體行業來看,目前工業利潤增速的放慢,除了在鋼鐵、石化、冶金等上游重工業領域顯現,也出現在計算機、紡織、汽車、農副食品等消費品領域。
申萬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副總經理范為認為,目前工業利潤增速比較低,主要是因為工業品價格下降,同時需求比較低,居民消費也在放慢。
“接下來全國減稅降費步伐加快,將對經濟起到提振作用。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預計在6.2%-6.3%,仍處于合理區間。”范為說。
春節因素疊加供大于求
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4.0%。對于這一增速,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解讀認為,這里有春節等因素。剔除春節因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與上年同期持平略降。此外,工業生產、銷售增速略有放緩,也一定程度影響企業利潤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汽車、石油加工、鋼鐵、化工等主要行業利潤下降明顯。
數據顯示,1-2月份,汽車行業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4%,石油加工行業同比下降1.3%,鋼鐵行業同比下降2.5%,化工行業同比下降2.3%。
受工業品價格下降等影響,汽車行業利潤同比減少370.7億元,石油加工行業利潤減少317.3億元,鋼鐵行業利潤減少290.6億元,化工行業利潤減少188.8億元,上述4個行業合計下拉利潤增速14.2個百分點。經測算,扣除上述4個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長0.2%。
對此,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海民指出,很多工業領域供大于求,導致利潤下降。像鋼鐵產量增加而銷售沒跟上時,降低價格導致利潤下降是正常情況。現在的問題是,即使在虧損的情況下,很多僵尸企業對價格不敏感,仍擴大生產。
“如果是民營企業,長期虧損顯然難以維持生產,還是要讓市場發揮作用,一些虧損的企業該關閉的就關閉。”他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今年1-2月份,國家統計局統計的605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351種產品產量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為58.0%,較上年12月份擴大2.6個百分點。
其中,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增長25.3%,鋼材增長10.7%,乙烯增長8.9%,卷煙增長8.2%,化纖增長了10.5%,平板玻璃增長了7.8%,原油加工量增長了6.1%,焦炭增長了7.6%。
另外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產量增長也較快,如3D打印設備、石墨烯、城市軌道車輛、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199.6%、166.7%、57.1%、53.3%和13.5%。
提振經濟需求迫切
從已公布的1-2月數據來看,目前工業增速仍偏低,盡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增長6.1%)在加快,但是與工業相關的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9%)卻在放緩,這也反映出目前投資回報率走低,將對未來的工業和經濟有影響。
中國社科院工業所產業布局室副主任葉振宇指出,企業難以盈利,是因為各項成本高,如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土地成本也難以下降,這個時候企業需要加快創新步伐,進而抵消成本的上漲,但這難以在短期內取得轉變。
在經濟放緩時,企業發展困難,但是地方的剛性支出仍很大,這就需要財政收入保障。“所以盡管國家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到地方執行時,要把減稅落到實處,不能變相增加企業負擔。”他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2019年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4849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2018年全年提高0.2個百分點。
但是投資加快,主要是基建拉動導致的,第三產業中,1-2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4.3%,增速比2018年全年提高0.5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中,1-2月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8%,增速比2018年全年回落0.7個百分點;其中,采礦業投資增長41.4%,增速提高37.3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長5.9%,增速回落3.6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下降1.4%,降幅收窄5.3個百分點。
制造業投資放慢,主要原因是投資回報率較低。
目前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4.5%左右,但是今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行業中有15個行業利潤率(利潤額與營業收入的比例)低于該數字。換句話說,這些行業如果不能實現快速生產周轉,則生產商品的回報,還不如放貸或存錢的回報。
今年1-2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在21%,煙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等行業的利潤率在10%左右,利潤率較高。
市場化程度高的汽車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等,利潤率普遍不高,其中紡織業利潤率為3.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利潤率僅為1.5%。
申萬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副總經理范為認為,今年對汽車等行業會有促進消費的政策,說到底還是內需不足。目前不要對經濟太擔心,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為6.2%-6.3%左右,屬于6%-6.5%的經濟增長目標區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諸多穩增長措施,需要盡快將這些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