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首鋼礦業公司在推動企業持續創新發展的過程中,積極踐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成果共享,致力構建和諧礦區,把關心職工健康作為維護職工根本利益的大事來抓,動員全公司的力量共同參與,制定實施《全員健康推進計劃》,逐步建立起切實、完善的企業自主健康管理模式,促進了人與企業和諧發展。
一次調查引發的深刻變革
2008年底的一份健康調查顯示,礦業公司職工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崗職工中,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俗稱“三高”)和脂肪肝患者比例較高;人均食鹽攝入量高達16.3克/日(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為6克/日);經常參加(每周3次、每次30分鐘)體育鍛煉人員比例不足25%,吸煙職工比例達40%。膳食不合理、健身運動不足和吸煙等不良習慣,已成為影響職工健康的三大危險因素。面對一組組數據反映出的“嚴峻現實”,礦業公司黨委充分認識到:職工健康是企業實現全面持續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資源,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條件,如不采取措施加強職工健康管理,對企業發展帶來的將是非常不利的影響。于是,2009年礦業公司十屆四次職代會明確提出“針對職工身體素質狀況和不斷提高的健康需求,進一步鞏固擴大創建健康企業成果,實施《全員健康推進計劃》”。
礦業公司的《全員健康推進計劃》,主要針對職業、環境、生活、行為、疾病五大健康相關因素,采取積極干預措施,以降低職業病、常見病的發生,切實提高職工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有句名言:“只有把小事做細、做深、做透的人,才可能成就大事。”礦業公司實施《全員健康推進計劃》,就在于不惜從一堂課、一席話的教育培訓抓起,從一勺鹽、一勺油、一支煙的小事抓起。一開始,礦業公司就致力于構建全新的健康教育體系,一改單向的衛生健康知識宣傳,從搭建宣傳平臺、制定培訓制度、建立考評機制三方面入手,開展了有計劃、有目標、有效果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每年初編制健康宣傳計劃,通過網絡、板報、集中培訓等方式定期開展“三高”預防、傳染病防控、女性健康、青春期健康進校園、職業病防治知識和法規等健康知識教育,職工健康意識得到強化。如在控制吸煙方面,通過抓宣傳、建機制、嚴考核,營造出良好的禁煙氛圍,初步達到了所屬規定區域“無煙”的工作目標。
在此基礎上,礦業公司從強化日常監護保障飲食安全入手,指導和督促飲食制售單位,以低鹽、低脂為切入點,打造健康餐飲品牌,引導職工合理用餐。一是根據重體力、輕體力和腦力勞動職工分布情況,制定不同食堂、不同菜肴炒制的油、鹽用量指導標準。二是抓計劃管理,按照比2009年同比降低10%的目標,控制各個食堂油、鹽使用量。三是在所有食堂統一配置計量器具,堅持每餐飯、甚至每道菜都用秤稱、用量具卡,定期開展寫實調查,對油、鹽使用量進行跟蹤記錄,逐步形成了科學管理體系。2013年,職工工作餐平均每人每餐食用鹽3.77克,比2012的4.17克降低9.59%;平均每人每餐食用油15.2克,比2012的16.9克降低10.1%。另外,在各食堂都設有“低鹽、低脂、低糖”的“三低”窗口,并在餐廳民主公開欄、窗口公布牌對“推薦食譜”進行宣傳,以提高就餐職工和家屬對“健康標準化”的認知度。
“管住嘴”,還要“邁開腿”。為引導職工和家屬加強健康鍛煉,礦業公司以每年一度的“礦山文化節”為主要載體,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每年平均有1萬多人次參加各類體育活動。職工業余時間自覺參加鍛煉的也越來越多,每天晚飯后,操場、俱樂部、文化活動中心、龍山公園、各社區,到處是跑步、踢毽、打球、跳廣場舞等參加鍛煉的人群,興起了全員健身熱潮。
一項服務規范了健康管理
體檢是了解職工身體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和防治各類疾病的重要途徑。礦業公司立足實際,不斷總結過來的經驗,從開展體檢、建立檔案、風險評估、跟蹤服務等多個方面,積極探索并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為職工提供優質的健康服務。
一是規范健康體檢,變革管理格局。在《全員健康推進計劃》出臺之前,職工普通體檢可謂“各自為政、項目繁雜、效果局限”。結果是有的職工多年不愿查體,有的職工卻一年查體三四次。《全員健康推進計劃》實施之后,明確由一個專業部門牽頭統一管理體檢工作,形成職責清晰、信息暢通、各具特點的體檢管理體系。整合各類體檢,每年組織一次職工體檢,既滿足健康管理需求,也符合所有專業要求;在礦山醫院成立體檢中心,并在專家指導下調整體檢項目,由以查找疾病為目的的醫學體檢,向確定健康影響因素為核心的健康體檢轉變;每年編制《全員健康體檢工作方案》,組織各單位做好“體檢準備、體檢實施、結果告知”這三個環節的工作,并建立《體檢信息反饋制度》;另外,將在崗職工健康體檢工作納入小指標考核體系,職工體檢越來越規范。
二是保障信息暢通,優化結果處理。以前職工體檢結束,就算完成任務,哪家單位也不知道職工健康狀況究竟怎樣,職工要么拿不到體檢報告;拿到了,也看不懂醫學術語。2009年以來,隨著礦業公司信息化發展,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專門開發運行了“職工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如此一來,每年將體檢數據直接上傳至“職工個人信息檔案系統”,參檢職工在體檢項目結束一周后,便能通過礦業公司局域網查閱自己的各項體檢指標,而且通過培訓講解做到了能夠看懂體檢報告,還能了解關鍵指標歷年變化趨勢及健康和生活行為風險評估結果。與此同時,建立“異常結果急報機制”,將體檢發現的4大類19項特殊異常檢查結果,于當日通知參檢職工本人,并通過單位督促其就診觀察。幾年來,共累計完成近3000人(次)的健康體檢急報,對采取措施控制病情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夯實檔案管理,落實干預措施。礦業公司結合礦區人群分布特點,進一步將原有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拓展為《全員健康檔案》,為每名參檢職工建立了規范化的健康管理檔案并統一管理。在此基礎上,依托全員健康檔案信息,在相關專家指導下,對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人群進行標化,確定不同層次的高危人群,落實針對性健康干預措施,并對重點人群體檢結果進行跟蹤分析。
一種責任體現在環境改善
環境是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特別是礦山企業的生產工藝特點,存在的粉塵、噪聲、高溫等職業病危害因素無法徹底消除,是職工健康潛在威脅。因此,礦業公司本著對職工負責,對家庭負責,對企業負責的態度,將預防和控制職業病,作為實施《全員健康推進計劃》的重要內容。
一方面,實施綜合治理。結合生產工藝特點及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情況,轉變觀念,不再組織進行單純的環境達標,而是從作業場所、防護設施、勞動組織、接觸方式、暴露時間及個體防護等方面指導和督促各單位強化作業環境綜合治理,建立職業病危害風險管理機制,通過月講評,季分析、年評價來保障措施的落實,使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各工種職業病危害風險逐年下降。如幾個主流程廠礦,對皮帶系統跑車進行了遠程控制的自動化改造,使塵肺病易發的跑車崗位職工徹底脫離了粉塵危害,且搬離作業場里的崗位室,等必要操作時才進入現場,使原有每班8小時現場接觸縮短為不足4小時,大大降低了職業病危害風險。粉塵濃度(TWA)均已符合國家職業衛生限制標準。
另一方面,由以群體為主向以個體為主轉變。礦業公司將職業健康監護管理前移,建立并逐步完善職業健康預警機制。即綜合職工所在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檢測情況和歷年體檢資料,分析職工健康狀況,及早發現職業病高風險人員,向工會提交監護報告,向安全部門提出加強個體防護建議,向勞資部門提供崗位輪換意見,避免或延緩職業病的發生。如工會部門每年暑期都要對高溫崗位的單位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各廠礦積極開展防暑工作,在組織對高溫崗位職工進行職業健康體檢的基礎上,及時對高溫禁忌癥人員調整工作崗位,還為重點崗位配備冰柜、電扇、空調等降溫設備和防暑降溫藥品,切實保護職工的身體健康,維護了職工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