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堅決反對美“華為禁令”
美國總統特朗普又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了!這一次不是為了動用軍費修邊界墻,也不是應對卡特里娜那樣的颶風,而是為了阻止“外國對手”對美國通信系統造成的“國家安全威脅”。這個“外國對手”是誰?美國商務部隨即給出了答案,稱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公司的活動“違反美國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利益”,決定將華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動用“國家緊急狀態”,來對付中國一個公司,華盛頓的反應不得不令人感慨“太過夸張”。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根據自己的國內法對中國的實體實施單邊制裁,也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敦促美方停止錯誤做法。針對美國財長稱將于近期來華磋商的消息,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6日稱,中方不掌握美方來華磋商的計劃。他表示,美方單方面不斷升級貿易摩擦,使中美經貿磋商嚴重受挫。
美國為華為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總統特朗普15日簽署了一項名為《保障信息與通信技術及服務供應鏈安全》的行政令,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將禁止美國企業使用“外國對手”提供的電信網絡設備和服務。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本屆政府將盡一切努力保持美國的安全和繁榮,保護美國免受外國對手針對美國通信基礎設備薄弱環節的攻擊。”
“不管具體文本內容是什么,矛頭顯然指向中國。”《華爾街日報》指出,這項行政令未提及任何國家或公司的名字,但此舉實際劍指中國電信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果然,就在白宮宣布簽署這項命令后不久,美國商務部直接點名華為并宣布,將華為及其關聯企業加入商務部產業安全局的“實體名單”。按照規定,被列入“實體名單”的公司或個人日后如果得不到美國政府的批準,將無法向美國企業購買元器件。美商務部長羅斯15日表示,將在150天內發布規則,以制定審查此類交易的程序。
1976年,時任美國總統福特簽署了《美國全國緊急狀態法》。在國家緊急狀態下,美國總統擁有至少136項法定緊急權力,包括沒收財產、調控生產方式、沒收商品、向國外派兵等。自1976年以來,歷任美國總統共發布了58項緊急狀態令。最近一次發布緊急狀態令是在今年2月15日,特朗普為繞過國會籌集建墻經費宣布美國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中國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使用“緊急狀態”的案例并不頻繁,只有在認定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相當威脅時才動用,看來白宮認為,華為對美國的威脅已經到如此嚴重的地步了,華為已經成為“美國敵人般的角色”了。他表示,美國政府是一個由華爾街、軍工界、智庫精英、游說團體等捆綁在一起的利益集團代表。針對華為的上述做法,是典型的政治介入商業的行為。用“國家緊急狀態”對付華為,是美國政府對外部挑戰做出的一種無限夸張的反應,是一種非理性行為。
高峰16日在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也敦促美方停止錯誤做法,強調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利。
姆努欽稱“很快來北京”
美媒稱,總統周三簽署的這項行政令經過了一年多的考慮。特朗普去年8月曾簽署國會兩院通過的法案,禁止美國政府使用華為和中興的設備。今年1月,美國指控華為及其首席財務官涉嫌銀行和電信欺詐。此前,美方一直考慮推出這項討論已久的行政令,但由于美國農村地區電信運營商的反對而被推遲。
為何特朗普選擇此時簽署華為禁令?英國廣播公司(BBC)16日稱,曾有消息說特朗普會趁著今年2月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的契機,正式簽署這項禁令,但當時中美處于90天關稅休戰期,白宮選擇暫不打出這張牌。特朗普當時還發推文稱,美國需“通過競爭而不是通過封鎖技術”來取得移動通信領域的領先地位。時隔3個月,美國出爾反爾,“華為禁令”靴子終于落地,白宮此時出牌針對的不僅是華為,更是貿易談判這盤大牌局。
與特朗普頒布禁令同一天,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他可能“很快”會訪問北京,15日他在美國參院撥款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我預計,我們將在不久的將來前往北京,繼續這些討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路透社稱,姆努欽的講話與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的言論降溫相一致。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方對于貿易戰中美國邊拉邊打的做法早就看透了,“如果符合我們利益就跟他們談,若是想損害我們利益就請他們走人”。他表示,特朗普政府已經發現,這段時間美國對中國的勒索、敲詐和極限施壓都沒什么用,反而傷害了他們自己的股市,乃至于他成功連任的機會,“所以姆努欽一定會來”。但美方若不帶著誠意來華,恐怕不會再得到中方有效回應。
馬克龍公開反對“華為禁令”
針對特朗普的總統令,華為16日發表聲明稱,美國限制華為,不會讓美國更安全,也不會使美國更強大,只會使美國在5G網絡建設中落后于其他國家。16日晚,華為再次發表聲明反對美國商務部決定,稱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會對與華為合作的美國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美國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也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合作和互信。華為將就此事尋求救濟和解決方案,采取積極措施,降低此事件的影響。
法國總統馬克龍16日對媒體說,自己不打算屈服于美國的壓力而禁止華為的5G設備。他當天在巴黎舉行的科技峰會“VivaTech”上表示,“我們的觀點不是要封鎖華為或任何一家公司”,“現在發動一場科技戰或貿易戰……是不恰當的”。彭博社稱,馬克龍的言論反映了整個歐洲地區的情緒。
“近幾個月來,華盛頓針對華為的公關戰并非一帆風順”,據BBC報道,美國以華為可能被中國政府利用從事間諜活動為由,要求盟友封殺華為。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明確順應美國要求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但德國、法國、匈牙利等歐洲國家對此有所保留。根據媒體報道,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英國考慮為華為開綠燈,允許其參與建設英國5G網絡中的“非核心部分”。
據《日本經濟新聞》稱,新西蘭盡管駁回采用華為設備的5G計劃,但其總理表示,雖然與美國共享情報,但將“獨立做出決定”。另據加拿大全球新聞網15日報道,加財長莫諾表示,即使特朗普要美國企業禁止使用華為產品,加國政府也不一定會跟隨美國的做法,而是要做出“不動搖本國經濟的決定”。他表示,對華為的禁令會使美中貿易戰加劇,加拿大則處于十字路口,進退兩難。
有通信專家評估,此項禁令一旦實施,美國農村地區電信運營商們就必須更換掉全部來自中國的硬件,成本預計將會達到8億至10億美元。而據《華爾街日報》16日報道,去年華為在美國市場的收入約為2億美元,只占其1070億美元總收入的很小部分。但美國商務部的做法,對依賴美國科技公司提供芯片的華為而言,將是一個潛在的沉重打擊。
俄羅斯《消息報》16日稱,有預測顯示,到2035年,全球5G技術市場金額將達到12.3萬億美元。華為在高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令美國嫉妒,因此美國開始千方百計地打壓華為。但世界多數國家不會仿效美國,他們對廉價和高質量中國技術的需求將超越政治動機。《紐約時報》15日稱,特朗普堅持認為美國必須在5G競爭中“獲勝”,但他卻被告知沒有一家美國公司能夠生產引導5G互聯網流量的核心交換機,“即使華為被禁止進入美國,它依然有可能控制全球40%至60%的網絡”。
德國“商業內幕”網站16日預測說,特朗普政府對華為的禁令可能引發北京的報復,這將進一步增加對美國高科技公司的壓力,其中蘋果將成為“脆弱的頂級報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