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監管要求、貸款增速加快及政策鼓勵等多方面影響,銀行業今年資本補充與去年同期相比呈大幅增長態勢。據Wind數據和相關公告統計,年初以來,銀行永續債擬發行規模達5000億元,其中不乏百億乃至千億大單,二級資本債年內已發行4140億元,超過2018全年4007億元發行額度。業內人士預計,永續債可能會成為未來發行主力,雖然短期內中小銀行發行接受度較低,但永續債發行主體仍有望擴容,資質相對較好的中小銀行或將加入發行永續債行列。
近期金融監管層已數次鼓勵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2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對商業銀行,提高永續債發行審批效率,降低優先股、可轉債等準入門檻,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同時發行多種資本補充工具。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在參加論壇時也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鼓勵發行中小金融債券和資本補充債券,進一步提高中小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力。
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表示,銀行資本金補充已進入快車道。相較于優先股,永續債的發行流程或將進一步加快。“永續債的發行將有助于緩解銀行資本金壓力,增加銀行信貸投放的能力,提升行業的ROE,提升估值。”楊榮表示。
對于永續債未來能否進一步惠及城商行等中小銀行,興業研究分析師郭益忻表示,雖然中小銀行永續債的接受程度短期內較低,待市場情緒平復之后,資質相對較好的中小銀行依然有望加入發行永續的行列。發行價格方面,無論資質如何,發行溢價料均將抬高,而中小銀行幅度可能更大,以給予投資者必要的風險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