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財政收入增速持續收窄,上半年累計增速3.4%,全國稅收收入累計增速也較去年同期回落13.5個百分點。
這組表面上似乎并不好看的數據,其實恰恰蘊含著樂觀與積極。上半年相關收入同比下降或增幅回落,主要是受減稅降費影響,這些數據表明,今年萬億減稅政策成效已經顯現。
分稅種看,受去年降低增值稅稅率政策翹尾因素等影響,上半年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5.9%,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0.7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5.3%,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7.5個百分點,其主要是受提高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等減稅政策的影響。
數據還顯示,減稅政策力度在制造業等行業體現明顯,二季度,稅收收入下降3.3%,特別是從5月份起,深化增值稅改革減稅效果更加突出,稅收收入連續兩個月下降,主要行業受益明顯。
上半年,制造業稅收同比增4.9%,增幅比一季度回落6.8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儀器儀表、電氣器材、紡織、化工等行業增幅回落明顯。
全國財政收入增速收窄的同時,非稅收入明顯增長。對此,財政部國庫集中支付中心主任劉金云表示,非稅收入增長較快,主要是為支持企業減負,中央和地方財政多渠道盤活國有資金和資產籌集收入,彌補減稅帶來的減收,并非提高收費增加的收入。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我國財政收入運行總體平穩,如果將減稅等因素還原回去,全國財政收入增幅與GDP現價增幅基本匹配,保持在合理區間。下一步,將通過層層抓好落實、及時研究政策預案、切實加強監督檢查等舉措繼續推進減稅降費落地。
減稅降費發力的同時,地方債發行也在加大進度。
今年上半年,全國地方累計發行新增債券21765億元,占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30800億元的70.7%;其中6月當月發行規模7170億元,約占上半年累計發行規模的三分之一,創年內單月發行規模新高。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介紹,上半年新增債券發行進度較去年同期的15.5%提升55.2個百分點。根據地方上報數據統計,預計各地能夠完成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今年9月底基本發行完畢的目標。
從項目性質看,上半年新增債券資金中,約56%用于在建項目建設,有效解決工程爛尾及拖欠工程款等問題。從資金支持領域看,穩投資支出超過60%。上半年新增債券資金主要用于棚改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六個領域。從資金支持重點看,主要涉及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和三大攻堅戰。比如,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共發行新增債券2716億元,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長三角四省市發行新增債券4267億元。此外,新增債券資金用于易地扶貧搬遷、“三區三州”等脫貧攻堅領域占比10.3%,用于污染防治等生態環保領域的占比為2.7%。
“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指導和督促相關地區加快新增債券資金使用進度,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依法合規發揮債券資金積極作用,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郝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