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行規模居首
據《證券日報》報道,1月-6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51只,共計28372.01億元。其中,發行一般債券12858.02億元,發行專項債券15513.99億元;按債券性質劃分,發行新增債券21764.57億元,發行再融資債券6492.77億元,發行置換債券114.67億元。
經整理Wind數據發現,分地域看,廣東省是唯一發行規模超過2000億的地區,達2233.36億元;江蘇、四川、山東、浙江、河南、北京、河北、湖北等省份的發行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山西、吉林、海南、青海、寧夏、西藏等省份的發行規模較小,均不足500億元。
中信證券指出,從發行利率來看,上半年各省市平均發行利率為3.47%,其中黑龍江省平均發行利率最高,達到3.76%,北京市發行利率最低,為3.27%。從發行期限來看,仍以5年期和10年期為主,30年期等長期限比例有所提高,地方債期限中長期化的態勢有了進一步顯現。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媒體表示,地方債加快發行為增加財政投資提供了財力支撐,對穩投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地方債務新政促基建回暖
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積極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配套融資支持,允許將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
對此,張依群認為,允許專項債券作為重大項目資本金,對下一步穩定投資、擴大基建規模、拉動消費形成重大利好,對中國經濟有效抵御外部風險、實現合理區間運行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技術副總監張伊君指出,《通知》使專項債項目融資得到進一步保障,有利于重大項目及重點領域工程的推進,在嚴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同時加大逆周期協調力度,保證“嚴堵后門”的同時“開大前門”。張伊君認為,《通知》將緩解部分項目資金壓力,包括資本金不足帶來的掣肘以及后續資金跟進問題,下半年基建增速有望出現兩位數反彈。
地方債務新政公布后,6月基建相關類專項債發行節奏加快。安信證券分析指出,2019年上半年全國發行地方債2.8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翻番,其中發行新增債2.18萬億元。新增債中,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大幅增加,占比較去年同期翻番。從專項債的投向來看,棚改、土儲類專項債是發行主力,約占發行總規模的72%。6月基建相關類專項債發行節奏加快,上半年發行規模共計3708.97億元,占專項債總規模的27%。
地方債務新政對后市有何影響?國盛證券表示,往后看,專項債新規落地,有望提振基建投資,6-9月將月均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2900億元,結合新規規定,經測算預計撬動基建投資2700-5600億元,預計年內基建增速有望回升至6%-10%。
中信證券認為,地方債務新政將繼續發揮作用,一方面地方專項債仍將積極發行(預計單月發行量有望保持在3000億以上),另一方面更多地方項目推進將增加資金需求、充實銀行項目儲備。
預計各地限額9月底發行完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9300億元,比去年增加1000億元,合計3.08萬億。
1月23日,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透露,全國人大批準2019年全部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后,財政部會將批準的限額及時下達地方,由地方自行均衡發債。此外,財政部部長劉昆在3月24日明確,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使用,爭取在9月底前將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3.08萬億元發行完畢。
國盛證券分析指出,部分地區6月已將全年地方債發行限額使用完畢。據國盛證券統計,江蘇、云南、吉林、江西、四川、陜西、黑龍江、海南、甘肅、青島、廣東、上海、大連、西藏等14個地區已將全年新增一般債額度使用完畢;貴州、廣西、廣東、北京、上海、大連、西藏等7個地區已將全年新增專項債額度使用完畢。
據郝磊16日介紹,根據地方上報數據統計,預計各地能夠完成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9月底基本發行完畢的目標。
對此,興業證券預測,下半年的地方債發行規模將主要集中在7-9月,分別為4152.1億元、5219.6億元以及4014.4億元。
國盛證券指出,按照財政部的計劃,在接下來的3個月,每月約需發行2980億新增債券。此外,今年共有1.3萬億地方債到期,若以90%的借新還舊比例來推算,全年借新還舊債發行規模約為1.2萬億,上半年已發行借新還舊債6398.4億,則下半年約需發行5439.3億借新還舊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