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新聞辦23日就江蘇省“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江蘇實踐”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江蘇省經濟在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繼續探路現代化新征程。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今年上半年,江蘇省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
據介紹,上半年江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6萬億元,同比增長6.5%,高于全國0.2個百分點。全省城鎮新增就業80.4萬人,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調查失業率分別為2.99%和4.3%,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處在比較充分的就業狀態。
外貿進出口、實際使用外資在高位上繼續保持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上半年進出口總額3054億美元,占全國的1/7。以人民幣計算,1至7月江蘇進出口、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4%和7.2%,好于前6個月。其中對美出口下降1.8%,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歐盟出口分別增長14.2%和13.7%。1至7月實際使用外資達164億美元,規模繼續居全國第一,從使用外資情況看,結構有了很大優化,制造業、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達51.8%和64.2%,同比分別提高8.9和16.6個百分點。
發展質效不斷提升
在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同時,上半年江蘇省的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快速前進。
數據顯示,上半年,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增長8.2%和6.4%,占比達32.5%和44.7%,同比分別提高1和1.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江蘇依法依規取締“散亂污”企業2471家,處置“僵尸企業”167家,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5%,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行業利潤增長面達67.5%,比一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規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9%;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3%和8.6%,均高于GDP增速。
同時,江蘇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加快。隨著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江蘇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8萬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從上半年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勢頭良好。太陽能電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9.3%、13.7%和28.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質量推進,由于營商環境改善,平均每天新登記市場主體4654戶,其中企業1451戶。
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江蘇位于“一帶一路”交匯點,“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對江蘇來講是貫穿歷史、現實和未來的重大命題。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先導,當前,江蘇正在加強交通強省建設,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據統計,到2018年底,江蘇公路面積密度達153.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4711公里,居全國前列。內河航道里程2.44萬公里,四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3147公里,萬噸級及以上碼頭泊位497個,港口年貨物吞吐量25.8億噸、億噸大港8個,均居全國第一。
下一步,江蘇將加強交通強省建設,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通過五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運輸總體發展水平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將努力做強兩大特色,一是充分發揮江海聯運優勢,整合省內港口及航運資源,做好水運文章,放大水運優勢;二是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將公鐵水、江海河運輸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推進鐵水聯運、公水聯運、公鐵聯運,推動各種運輸方式有機融合、無縫對接,形成公鐵水空相互支撐、互為補充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絡。
在補短板方面,江蘇計劃全面突破交通運輸發展相對滯后的鐵路、民航、過江通道三大瓶頸制約。未來,江蘇還將構建四大走廊,以進一步助推江蘇現代化建設。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積極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絲綢之路經濟帶跨境物流大走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運輸大走廊、大運河文化帶綠色交通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