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8月15日在遼寧省朝陽市召開的由中國設備管理協會主辦,凌源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文簡稱凌鋼)協辦,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冶金行業國際合作中心、北京國聯視訊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技術研討會上,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劉宇解讀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與高質量發展時的講話要點。
先進鋼鐵材料是高質量發展支柱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冶金工業經濟發展中心主任石洪衛指出:鋼鐵產業是工業的基礎,材料特別是新型材料是制造業的物質基礎,而新型(先進)鋼鐵材料是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先進鋼鐵材料包括下列內容:馬氏體耐熱鋼、大噸位工程機械用超高強鋼板、海洋工程用低溫韌性結構鋼板、海洋工程及高性能船舶用特種鋼板、高性能耐磨鋼板系列產品、新型高性能掘進機刀具用鋼、高鐵車軸用軌道交通用鋼、汽車用高端熱作模具鋼、高精度高溫合金管材、船用耐蝕鋼、特種無縫鋼管、高檔軸承鋼、特殊密封用絲帶材、大線能量焊接用鋼高效焊接材料、高溫合金粉末盤坯料、超高純鑄造高溫合金母合金、高韌塑性汽車鋼等。從鋼鐵材料角度看,先進鋼鐵材料產業是“中國制造2025”的支撐產業 。這將改變鋼鐵產品的內在需求結構,帶動新型鋼鐵材料的基礎機理研究,進而為鋼鐵產品的品種研發、質量改善、性能提升等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從智能制造角度看,鋼鐵產業是“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組成部分。鋼鐵產業要利用互聯網技術,促進整體仿真建模技術、物質流和能源流系統優化等方面的研發,實現鋼鐵工業的基礎流程與互聯網的全線連接,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實現全工序、全流程的智能化。
為發展先進鋼鐵材料,技術研發領域應積極開展下列工作:
一是低成本工藝技術研發。包括非高爐煉鐵技術、低品質原燃料應用技術、裝備長壽技術、高效軋制技術。
二是智能制造技術。包括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及智能制造技術,研發鋼鐵全流程智能制造系統,提升研發能力、質量穩定生產能力、柔性化生產能力和能效成本控制能力,實現高效生產。
三是鋼鐵產品研發必須實現高端化。其主要內容是高功能(高強)化。例如,2018年《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1499.2-2018)取消了335MPa級鋼筋,增加了600MPa鋼筋。另外,高性能化還包括了高抗震性、耐低溫性、耐火性、耐腐蝕性等。
鋼鐵企業實現超低排放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容。其具體目標是:鋼鐵企業都要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清潔生產、環境友好的鋼鐵企業,并完成全生命周期評價,包括綠色制造涵蓋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報廢處理整個產品生產周期,完成綠色產品認證(EPD)等。
實現超低排放是高質量發展必修課
劉宇指出:當前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雖然空氣質量改善成效顯著,但當前重點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遠超環境容量,在不利氣象條件下,重污染天氣依然頻發,PM2.5依舊是人民群眾的“心腹之患”,2018年-2019年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重污染天數累計同比增加36.8%,汾渭平原11城市重污染天數累計同比增加42.9%。重污染天氣已經成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短板,其改善進度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還存在差距。出現一兩天重污染可能會抵消大家幾個月的辛苦努力,因此,應對重污染天氣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中之重。
劉宇在會議報告中介紹了2019-2020年長流程聯合鋼鐵企業減排措施:
A級企業,鼓勵結合實際,自主采取減排措施。B級企業,在黃色預警期間,燒結機、球團設備停產50%(含)以上,以生產線計;石灰窯停產。在橙色及以上預警期間,燒結機、球團設備停產,如預警響應時間超過120小時,之后時段停產50% (含)以上,以生產線計;石灰窯停產,6m及以上炭化室出焦時間延長至28小時,6m以下出焦時間延長至36小時。C級企業:黃色及以上預警期間,燒結機、球團設備停產,如預警響應時間超過120小時,之后時段停產50%(含)以上,以生產線計;高爐停產50%(含)以上,以高爐計,石灰窯停產;6m及以上炭化室出焦時間延長至28小時,6m以下出焦時間延長至36小時。
國家生態環境部還要求,鋼鐵企業要因廠制宜,選擇成熟適用的環保改造技術:例如煙氣脫硝應采用活性炭(焦)、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等高效脫硝技術。加強源頭控制,高爐煤氣、焦爐煤氣應實施精脫硫,高爐熱風爐、軋鋼熱處理爐應采用低氮燃燒技術;鼓勵實施燒結機頭煙氣循環。企業無組織排放控制應采用密閉、封閉等有效管控措施,鼓勵采用全封閉機械化料場、筒倉等物料儲存方式;產塵點應按照“應收盡收”原則配置廢氣收集設施,強化運行管理,確保收集治理設施與生產工藝設備同步運轉。鼓勵對焦爐爐體加罩封閉,對廢氣進行收集處理。
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是指對所有生產環節(含原料場、燒結、球團、煉焦、煉鐵、煉鋼、軋鋼、自備電廠等,以及大宗物料產品運輸)實施升級改造。實行有組織排放,必須使燒結機機頭、球團焙燒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其他主要污染源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原則上分別不高于10、50、200毫克/立方米。達到超低排放的鋼鐵企業每月至少95%以上時段小時均值排放濃度應滿足上述要求。在生產工藝過程中,燒結、球團、煉鐵、焦化等工序的物料破碎、篩分、混合等設備應設置密閉罩,并配備除塵設施。燒結機、燒結礦環冷機、白云石窯等產塵點應全面加強集氣能力建設,確保無可見煙粉塵外逸。
在大宗物料產品清潔運輸方面,進出鋼鐵企業的鐵精礦、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和產品采用鐵路、水路、管道或管狀帶式輸送機等清潔方式運輸比例不低于80%;達不到的,汽車運輸部分應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車或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汽車(2021年底前可采用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
劉宇在談到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時指出: 一是鋼鐵企業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時,對燒結機機頭煙氣脫硝工藝路線的選擇需要謹慎考慮,避免二次污染物轉移和重復投資改造;部分粉狀物料優先選擇筒倉的效果更好;二是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需要系統化去改造;三是鋼鐵企業要強化對臭氧前體物CO排放的有效應對措施;四是鋼鐵企業石灰窯排放目前執行標準依舊尚未明確;五是企業要高度重視重污染天氣預案編制及應對重污染天氣反應能力;六是持續提升鋼鐵企業從生產工藝裝備、全過程、全工序環節污染防治水平、清潔生產水平,是一項循序漸進過程;包括動態管理水平、超低濃度下的監測技術等都需要創新和突破。
作為會議的協辦方,凌鋼也在超低排放改造上抓緊落實。凌鋼是國家級綠色工廠,在做好綠色工廠的基礎上,凌鋼正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前進。遼寧省朝陽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澤指出:位于朝陽市的凌鋼不斷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大力發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精品鋼材,已經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精品棒線材生產基地,2018年利稅突破30億元。今年前7個月,累計產鋼344萬噸。上半年銷售收入利潤率高出行業2.05個百分點。凌鋼是全國設備管理先進單位,在2018年鋼鐵企業競爭力評級中被評為“A級(競爭力特強)”企業。取得這樣的驕人業績,是凌鋼堅持把推進創新發展作為落實推進轉型升級、深化國企改革、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扎實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