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分析鋼材需求時,長材的波動性明顯大于板材,而長材的需求主要來自房地產和基建,其中無論從占比還是波動性的角度來看,房地產的需求是長材需求和波動的核心,而且房地產的建設也會帶動其他的投資,比如裝修、家電等,從而也會間接帶動鋼材的需求。而從市場的各方觀點來看,房地產的各項數據和螺紋的需求量總是會存在一定的誤差,甚至出現完全相反的情況。本文主要從數據的角度,從“傳導渠道”的視角去重新整合房地產的相關數據和螺紋需求的關系,旨在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一直困擾市場的數據偏差問題。
在分析地產對螺紋的需求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是衡量房地產投資進度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越大的投資額往往代表了更大的投資量,以及對建材更多的需求。這個指標或許在2013年前的效果是比較好的,但是也需要注意到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到螺紋的需求上,是需要考慮一定的“傳導渠道”的問題的。簡單地說,可以認為需要考慮到“系數”的問題。如果從純數據公式來看,而不是停留在感性的相關性問題,房地產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包含了購地的成本,因此第一步需要將購地成本剔除,可以稱為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接下來,首先從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帶動的是房地產的建筑面積,然后建筑面積通過用鋼密度再帶動用鋼量,因此這個過程可以通過以下公式來實現: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本期的每億元所完成的建筑面積=本期的建筑面積。如果再度細化的話,在考慮螺紋需求時,對應的建筑面積應該是用螺紋階段的建筑面積,如果是考慮水泥的需求,對應的建筑面積應該是用水泥的建筑面積,這里存在房地產開發不同階段用螺紋和水泥的密度是不同的問題。而通過本期的建筑面積×每平米建筑面積的用鋼密度,最終可以實現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到螺紋需求的傳導過程,總體的過程可以通過以下公式來實現: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本期的每億元所完成的建筑面積×每平米建筑面積的用鋼密度,當每億元所完成的建筑面積和每平米建筑面積的用鋼密度是比較穩定的時候,那么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螺紋的需求的相關性就會很高,從投資額到螺紋需求的研究就會比較線性,但是一旦這兩個系數是不穩定的,那么就會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是結構性問題,由于近幾年房地產開發的地區結構出現了比較大的波動,而不同城市的建安成本相差是比較大的,使得本期的每億元所完成的建筑面積就會存在比較明顯的波動。第二,不同城市,尤其是一二三線城市的容積率和房屋高度是存在差異的,而高度不同的房地產開發對用鋼密度的差異也是比較明顯的。而在之前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整體的發展是核心問題,但是近年來,隨著發展速度的減弱,甚至房地產進入存量階段,結構性問題對各方面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
接下來,從土地市場到螺紋需求的傳導路徑問題上,可以類比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討論,土地要經過容積率、單位建筑面積的用鋼密度,才能最終落腳到螺紋的需求上,可以用公式表現為:土地面積×容積率×單位建筑面積的用鋼密度=螺紋需求,同樣,由于結構性問題,容積率和單位建筑面積的用鋼密度是變量而不是產量,這使得從土地的角度推導出螺紋需求時并不是完全線性的。
另外,對于地產的投資,市場上長期存在看空地產投資的聲音,基于看空地產對螺紋的需求持悲觀的看法,但這里面存在幾個核心的視角問題。看空地產,是看空地產的哪個方面,可以看空房地產的價格、房企的利潤、土地價格、房地產的量等。以看空房地產的價格為出發點的問題在于,房價下跌是來自供應太多還是需求下滑,如果是基于房地產供應太多來看空房地產行業,那么房地產的供應就是螺紋的需求,這時候房價和螺紋的價格是負相關,而不是正相關,如果基于看空房地產行業和房地產企業的利潤和發展,問題依然是房地產行業下滑,是由于房地產行業內部競爭壓力過大,房企太多,那么在這種邏輯之下,對螺紋的需求就也不該看空,如果認為房地產需求下滑帶動房地產行業下行,那么確實會面臨螺紋需求下滑的風險。因此,從對房地產行業的看法,到對螺紋的需求觀點,也需要對房地產行業進行比較細致客觀的研究,也可以認為這是房地產行業到螺紋需求的傳導渠道問題吧。
對于房地產行業,2015年開啟的房價上漲行情,從本質上是由于房地產的供給量在2014—2016年嚴重不足,可以從當時螺紋、玻璃、水泥等行業的需求和價格表現來看出當時的房地產建筑面積下滑是很嚴重的,因此此輪房價上漲的動力來自供應端的問題。之后隨著房價的上漲,出現投機性需求和剛需投機化,存在剛需,但害怕房價繼續上漲而提前買房,存在比較嚴重的投機和透支需求問題。透支需求可能帶動未來一段時間需求面臨下滑的壓力,但是如果供給端一直保持2014—2016年的供應水平,從房地產供需的角度來看,未來確實會由于人口問題、經濟發展降速等等問題帶動需求端的下滑,但是供給端如果一旦保持2014—2016年的水平,意味著供應端已經跑到了需求下滑的終點,也就是供應下滑比需求下滑快,那也就意味著房價將出現低需求下,因為供應更低這種模式的上漲,而這對實體經濟的壓力將是巨大的,房子供應下滑,由房地產帶動的裝修、家電、基建等需求面臨下滑,居民消費因為購房成本上升,不得不壓縮其它開支,實體經濟首先將面臨巨大的需求壓力。由于房價的上漲,帶動廠房、辦公樓等的購置和租賃的成本上升,如果是這樣,那實體經濟面臨的將是雙殺:需求下滑+成本上升,對整體經濟將帶了非常明顯而巨大的壓力。
從房地產目前的情況而言,并不是簡單地因為人口周期問題,在最后一波高需求釋放之后,帶動買房需求下滑,房價下跌,房地產供應相應下降,帶動螺紋需求下滑,目前的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并不是這種模式的下行壓力,我們面臨的結構性問題遠比這種簡單的模式復雜。因此,從看空房地產行業來對螺紋需求進行研判時,需要格外的謹慎。而2016年到目前建材行業需求的復蘇,正是因為房地產行業的結構性問題帶動的,這里的結構性問題可以更多地從供需在時間上的不匹配和地區間結構性問題上來理解。在這里,并不是意味著未來建材的需求會完全獨立與房地產行業,也不意味著建材的需求將不存在下滑的風險,而是意味著建材的需求的節奏性問題和邏輯性問題需要特別注意。未來,從房地產行業出發對螺紋需求的預判,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目前因為修復房地產供應過度下滑而帶動的建材需求恢復階段;第二個階段。不遠的未來面臨房地產需求因為透支而帶動的需求下滑階段,并帶動房地產供應量和螺紋需求下滑階段;第三個階段,或者說第三個邏輯在于,為了維持房價不漲所必需保持適當量的房地產供應邏輯,對于螺紋的需求就不應該過于悲觀。結合房地產行業各方面的研究來看,對于螺紋的需求,或許可以適度悲觀,但是過度悲觀是不合適的,最起碼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螺紋的需求會比2014—2016年更差。
基于對地產各方面的數據和邏輯來看,對于螺紋需求和價格的走勢,筆者認為不應僅僅看重結果,尤其是現貨端,現貨的價格是一條會一直波動下去的曲線,不應過度悲觀地對螺紋的價格判“死刑”,還需要考慮到不同階段需求的波動性問題,近幾個月隨著房地產企業逐漸從三四線城市往一二線城市轉移,今年1—8月份百城成交土地面積下滑了6.36%,但一二線分別增長了34.74%和10.87%,三線下降了21.05%,一二線城市的增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三線城市的下降,今年4—7月份,成交土地面積同比為7.09%、-1.39%、-3.7%、7.16%,同比而言并不比2018年差,今年主要是2—3月份,同比下滑20.77%和25.18%,帶動了均值的下滑。而一二線城市的容積率和用鋼密度相對都較高,從容積率來看,2019年1—8月百城的容積率為1.97,比去年全年均值的1.91增加了3.1%,而最近三個月百城的容積率高達2.03,比去年均值上升了6.4%,對螺紋需求的帶動作用將是比較明顯的。由于對未來的行情比較悲觀,房地產積極開發銷售的意愿也比較強,因此對十月份螺紋的行情持相對較樂觀的觀點,目前螺紋的庫存隨著過去幾個星期的去庫存,和前幾年相比已不再是遠遠高于的情況,隨著10月份需求的釋放,預期螺紋價格穩中趨漲的概率較大。而對于鐵礦,自7月份中旬以來港口庫存雖然見底略增,但幅度比較有限,鋼廠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補庫,在廢鋼資源比較緊張的情況下,預計鐵礦將隨螺紋的需求回升,即對10月份鐵礦的行情持相對偏樂觀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