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部長鐘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中央財辦副主任、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參加磋商。
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見劉鶴
當地時間10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正在華盛頓進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
劉鶴首先轉達習近平主席致特朗普總統的口信。習近平在口信中指出,近來,中美經貿磋商團隊保持溝通,相互釋放了善意,受到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歡迎。兩國經貿團隊已在部分協議磋商上取得進展,雙方要妥善解決彼此關切,爭取就其他領域的問題取得積極進展。保持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對兩國對世界都有利。雙方要堅持協調、合作、穩定的基調,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拓展合作,推動兩國關系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劉鶴表示,雙方在此輪磋商中就共同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高效、建設性的討論,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爭端解決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討論了后續磋商安排。處理好中美經貿關系有利于中國,有利于美國,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希望雙方相向而行,按照兩國元首確定的原則和方向,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妥善解決彼此的關切,推動兩國經貿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特朗普感謝習近平主席的口信,再次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并請劉鶴轉達他對習近平主席的親切問候。特朗普表示,美中兩國關系發展強勁。我非常尊重中國,非常尊重習近平主席,他是一位偉大的領導人。我很高興看到,美中經貿磋商取得了實質性的第一階段成果,這對美中兩國和世界都是重大利好。希望雙方團隊抓緊工作,及早確定第一階段協議文本,并繼續推進后續磋商。美國歡迎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
人民日報鐘聲: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往前走
10月10日至11日,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華盛頓舉行。雙方在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指導下,就共同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高效、建設性的討論。雙方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爭端解決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討論了后續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終達成協議的方向努力。
人們此前糾結過、困惑過的一些問題,比如,為什么又一次出發,怎樣才能談下去,現在由事實給出了答案——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往前走,順應民心民意,終究是有意義的。人們相信,取消全部加征關稅,讓貿易戰真正停止,以建設性行動為實現貿易平衡而努力,尋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才能最終解決經貿問題。
一年多了,中美經貿摩擦持續,磋商進程坎坷。盡管情節跌宕起伏,但唯有萬物本應遵循的道義,才是引領事物衍進方向的決定力量。有目共睹,中方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不可撼動,絕無可能在任何原則問題上做交易,對中方蠻橫施壓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這就是道義使然。
中國人講究“慎觀終始,審察事理”。回望上一輪磋商以來兩個多月的起起伏伏,總可以辨析一些啟示。非理性霸蠻行徑帶來什么?對抗和傷害。釋放善意的舉動帶來什么?良性互動和解決問題的機遇之窗。
中美經貿問題需要解決,讓新一輪磋商成為一次有意義的再出發,這是中美雙方共同肩負的責任。貿易戰沒有贏家,萬不能落入“雙輸”陷阱。但凡出于理性思考,就應該竭盡可能做好共贏大文章,避免言戰促戰。
挑起和升級經貿摩擦,不僅無助于減少貿易逆差,而且負面影響遠超想象——從制造業向服務業、消費等領域擴散,令美國民眾叫苦不迭,美國企業家提交成千上萬個排除加征關稅申請就說明了問題。大國的生存空間、利益空間,本就是大格局意義上的事情,在小算盤、小賬本上斷然理不出名堂。這是“利可共而不可獨”的世界,中國人早就在歷史上總結出“獨利則敗”的規律。美方表示“要與中國達成一個貿易協議,但必須是對美國有利的貿易協議”,可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沒有互利前提,就不可能對美方真正有利。
顯然,美方應該算算打壓中國究竟給美國帶來了多大的反作用力。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美國從冠軍寶座跌落到第二位,幾乎所有的專業分析都認為美國排位的下降主要是因為受到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的影響。輿論還普遍注意到,中國的排名依然與去年持平。美國商務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份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比前一個月增加1.6%。而美國供應管理學會本月初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9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大幅下滑,創下2009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說明美國制造業萎縮加劇。美國勞工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受經濟不確定性和制造業萎縮影響,美國8月份新增就業崗位比上月減少1.7%,比去年11月的峰值減少了50萬個崗位。這些情況足以說明,悖逆厚德載物之道,遏制打壓別國、對外轉嫁國內矛盾,根本不能使美國保持強大。
同美國市場信息形成反差的是,來自中國市場的“旺”消息一再令世人驚嘆,剛剛結束的國慶長假更是堪稱金光燦燦——7天時間,多項消費數據再創歷史新高: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1.52萬億元,同比增長8.5%;國內旅游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國慶檔票房約42.15億元,同比增長120.9%……世界有目共睹,中國專心致志辦好自己的事,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壓力不斷被消化,中國人民依然安居樂業,中國市場依然紅紅火火,中國發展的步伐依然堅實有力。
登高壯觀天地間,中國以開放的胸襟面向世界,以誠意和行動同各國發展合作共贏關系,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愿意持續朝著解決中美經貿問題的方向往前走。當然,結果還要取決于美方能否做到與中方相向而行,能否為磋商取得進展持續創造必要和充分的條件。矛盾無處不在,但話要好好說,分歧要妥善管控,堅持以平等和相互尊重為基礎。
《美中在雙邊關系關鍵時刻重啟貿易談判》《美中貿易談判以積極的基調重啟》《貿易談判進展樂觀,中美初步協議有譜》《美中重啟貿易談判推高股市》……西方主流媒體報道的這些標題,折射了當前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世界經濟增速持續低位徘徊,各種脆弱性、不確定性陰云壓頂之際,世界需要中美選擇彼此合作,為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迎來共創機遇、共享繁榮的朗朗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