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下達的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較上年增加1900億元、今年首批發行時間較2019年提前20天、1月份發行規模將超去年同期……近期,地方政府債券尤其是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接連傳出新消息。專家指出,地方債發行節奏加快、力度加大,有助于強化逆周期調節,支撐基礎設施投資,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進度較往年大幅提前
日前,財政部發布2019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情況。數據顯示,2019年,地方債券發行43624億元,全年發行任務順利完成,其中新增債券、再融資債券、置換債券分別發行30561億元、11484億元、1579億元。新增債券中,一般債券、專項債券分別發行9074億元、21487億元。
進度加快。5月底完成新增債券提前下達額度1.39萬億元,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債券發行任務,10月底新增專項債券資金基本全部撥付到項目,全部序時進度較往年大幅提前。
渠道多元。在主要通過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面向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發行的基礎上,2019年3月正式啟動地方債券柜臺發行工作,浙江、廣東等省區(市)先后通過商業銀行柜臺發行地方債券111.3億元,個人和中小機構認購踴躍,個人投資者占比約37%,投資者多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利率降低。地方債券平均發行利率3.47%,同比降低42個基點;較國債收益率平均上浮27個基點,不同地區有所分化,個別地區與國債的利差超過60個基點。
期限延長。在保持3-10年中長期債券為主要品種的基礎上,15年、20年、30年期等超長期限品種發行進一步增加。地方債券平均發行期限10.3年,同比增加4.1年。其中,10年期以上債券發行8105億元,較2018年增加7579億元。
流動性改善。地方債券現券交易量9.6萬億元,同比增加5.3萬億元;換手率(現券交易量/托管總量)0.49倍,同比增加0.23倍;質押式回購規模18.9萬億元,同比增加2.94萬億元。
支撐基礎設施投資
2020年,地方債發行進度再度提前。1月2日,河南省、四川省率先發行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較2019年首批發行時間提前了20天。
額度方面,財政部2019年底提前下達了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萬億元,較上年提前下達的8100億元有所增加。目前,包括河南、四川在內的多個省份已發行或準備在1月份發行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如河南省的519億元、四川省的356.71億元、山東省的716億元,規模已超去年1月份發行的1411.67億元。
從投向來看,河南、四川兩省此次發行的專項債涵蓋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農林水利、交通和基礎物流設施、鄉村振興、醫院建設、文化旅游、學校建設、收費公路等;山東省即將發行的專項債券主要用于交通、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市政建設、冷鏈物流七大領域重點項目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對本報記者分析,從發行情況來看,地方政府債券資金投向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民生等領域,更多聚焦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加大地方政府債券尤其是專項債券的發行和使用力度,有助于強化逆周期調節,支撐基礎設施投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遏制隱性債務增量
既要發得快,也要用得好。張連起認為,地方政府債券要處理好發行和使用的關系,做到三個“早”,即早發行、早使用、早形成實物工作量。地方債發出來之后,要特別重視使用效果,盡快對經濟形成有效拉動。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指出,地方債發展過程中,在頂層設計的基礎上,預算管理、限額管理、風險應急預警和處置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防風險也取得明顯成效。下一步要繼續推進防風險工作,完善專項債管理、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推進地方債市場建設、推進信息公開和監督問責機制,開“前門”,堵“后門”。
2019年12月31日,中國地方政府債券信息公開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該平臺通過定期公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余額以及經濟財政狀況、債務發行、存續期管理等信息,促進形成市場化融資自律機制。
財政部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地方政府債券信息公開平臺的建設,有利于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防范化解債務風險,進一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日前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強調,2020年要強化監督問責,從嚴整治舉債亂象,有效遏制隱性債務增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