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個人防護措施是否完備?職工用餐和生活保障怎么樣?企業復工原材料儲備是否夠用?物流運輸通道是否順暢?企業產銷是否能夠達到平衡?
在這些難題面前,丁立國認為:“我們要不畏困難,不懼風險,始終以高的政治站位,以敢為人先的勇氣、銳氣、朝氣,戰疫降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和穩定復產工作中,統籌兼顧,扎扎實實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難’變‘兩全’。”
率先啟動主動防控
自疫情發生以來,德龍集團和新天鋼集團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屬地要求統一部署,始終堅持貫徹好“五個在前”(黨員先鋒沖在前、領導干部干在前、謀劃部署想在前、宣傳動員說在前、監督檢查挺在前)工作要求,打好企業抗疫戰。針對企業疫情防控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兩集團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建立三級組織架構,全面推動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同時,兩集團多次聯合召開疫情防控專題會議,深入學習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要指示,傳達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屬地政府部門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要求,緊跟疫情發展態勢,有針對性地謀劃、部署當下疫情防控工作,保證疫情期間信息渠道暢通;結合實際,下發了《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安排、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倡議書》等文件,組織領導干部黨員身先士卒、沉入一線,開展防疫工作,并通過公司公眾號、微信工作群、電子屏幕等各類媒體平臺,加強疫情防范知識宣傳。
“我們與各公司的屬地政府主動溝通,形成了疫情防控的聯控聯防機制,對企業職工進行動態監測,保證疫情信息共享。同時,我們根據實際情況,要求特定區域人員禁止返崗,并對返崗人員提出隔離觀察、居家辦公等有針對性的具體要求,切實保障職工健康。”丁立國指出。
此外,在疫情期間,為確保生產經營有序、職工隊伍穩定,集團當好疫情防控“后勤員”,為廣大職工提供愛心班車、安排住宿,并緊急采購了大量防疫物資,積極發揮大型企業優勢,針對各所屬公司實際儲備,統一調控發放防疫物資。
為強化廠區內部防疫,集團向在崗職工發放了防護口罩、預防疫情的中藥湯劑;為班車配備測溫裝置,堅持廠區每天2次消毒;實行食堂分時段就餐制度,減少人員聚集;加強廠區門崗管理,設立體溫檢測儀器。此外,集團還由黨委聯合審計檢查部門派出3個專項督導檢查組,就集團內防疫物資儲備、車間防疫措施落實、防疫宣傳輿論管控以及安全生產工作情況等進行檢查。
德龍集團和新天鋼集團堅持防控疫情一盤棋,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上下步調一致、令行禁止、一貫到底,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積極擔當踐行使命
德龍集團和新天鋼集團分別作為河北省、天津市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始終肩負社會使命與擔當。疫情發生以來,兩集團結合各地、各單位防疫物資需求,聯絡各方社會資源,全面啟動“全球采購”行動,聯合慈弘基金會在全球范圍內積極購入醫用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手術帽、丁腈手套等抗疫一線緊缺醫療物資。
“在當下緊要關頭,企業應該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最強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盡最大能力參與到抗擊疫情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助力抗疫前線。”丁立國指出,采購的防疫物資一是要符合防疫要求,二是要迅速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為此,德龍集團和新天鋼集團建立了專門工作組,嚴格審查所購物資,同時負責協調物流、貿易、通關、信息、捐贈渠道等多方面工作,確保物資配送及時、準確;采購的醫用物資也已有針對性地用于支援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武漢普仁醫院、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赴鄂抗疫醫療隊等天津、河北、安徽、貴州、湖北武漢等地的重點抗疫單位和組織。截至目前,德龍集團和新天鋼集團聯合慈弘基金會累計對外捐贈防護服9448套、口罩89515個、護目鏡10550副、醫用手套208000副、長靴620雙,若干測溫槍、手術帽、消毒酒精等醫用救援物資,物資及各類款項累計總額達3000余萬元,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敢于擔當、勇于盡責的企業形象。后續,德龍集團、新天鋼集團將持續有針對性地開展捐贈工作,為抗疫一線提供最大支援。
穩定運營保障生產
“突如其來的疫情猶如驟雨襲來,將企業拉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給德龍和新天鋼制造了不小的挑戰。我們必須以更加強有力的舉措,科學防控疫情,有序恢復生產,把企業既定目標實現好。”丁立國強調。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從實際工作做法上,德龍集團和新天鋼集團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盡全力減少疫情防控對企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在生產銷售方面,德龍和新天鋼嚴格執行復工復產要求,精準研判施策,在盡量保障各生產線不停產、不減產的基礎上,根據疫情發展趨勢及市場變化,對產量、質量進行精密智能把控,平衡產需結構,防止庫存增加;抓好特殊時期生產,通過減少廢鋼使用、優化原燃料配比來降低生產成本;針對上下游企業未復工的問題,積極拓展新的客戶渠道,挖掘新資源,切實增強企業在當前惡劣環境下的競爭力,實現生產銷售這條主線穩定貫通。
在物流運輸方面,德龍和新天鋼認真分析造成困難的實際因素,靈活應對,并結合當下疫情發展狀況,研究制訂了鐵運、拼車和搭車等可行性解決方案,切實保證原燃料和銷售產品進出物流暢通,大大降低運輸費用。
在安全工作方面,集團上下深刻認識到,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生產安全問題將給企業帶來巨大影響。為此,德龍和新天鋼堅持“嚴”字當頭的工作作風,持續緊抓安全工作不放松,保障企業生產和職工隊伍的穩定。
此外,針對按照政策要求部分產線不能滿負荷生產或復工等情況,集團在積極同政府部門溝通協調的前提下,秉持“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的戰術,要求在疫情影響的周期內,擴大檢修工作和技術改造的覆蓋面,為3月份、4月份疫情緩和后的復產以及各生產線的開足、開滿打下基礎,搶抓時機,及時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
謀定而動著眼未來
“目前來看,復產之后,隨之而來的生產經營等方面的問題遠比想象的要多,解決起來也比較難。但是,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對企業救助幫扶的措施,著力解決疫情之下生產運行、人員缺乏、資金財政等突出問題。”丁立國表示,這些措施實實在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讓企業真正享受到實惠,充分說明了黨和政府對企業的關心關愛。接下來還要各級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讓政策的落實和執行能夠不片面化、不短期化、不折扣化。
丁立國對戰勝疫情充滿信心。他這樣看待這次疫情給企業帶來的損害:“我始終堅信,這次疫情對于鋼鐵企業帶來的困難是短暫的。用發展的眼光來看,這次疫情對于企業、對于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講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轉變的機遇。譬如,互聯網遠程辦公就在此期間大放異彩。”他同時表示,對于鋼鐵這種傳統行業來說,許多工作需要現場操作,無法實現遠程辦公;加之眾多工人因為疫情無法到崗,造成了一定減產。德龍集團和新天鋼集團將以此為契機,積極謀劃智能工廠建設,未來有可能在煉鋼煉鐵等方面采用全自動機器人,員工只需要互聯網遠程監控即可。德龍集團和新天鋼集團將切實促進傳統行業向互聯網工業邁進,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