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來我們內部正對外貿行業進行摸底排查,針對不同狀況的外貿企業給予差異化的金融扶持措施。”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國際業務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比如遭遇外貿收款延期的外貿企業,銀行只要確認海外賣家有付款能力,會給予應收賬款融資盤活外貿企業現金流;針對外貿訂單延后交付的外貿企業,銀行內部正考慮給予相應的供應鏈金融貸款,確保企業能按時生產交貨;面對訂單取消而遭遇經營困境的外貿企業,只要企業外貿產品擁有良好的外貿增長前景,銀行會酌情提供緊急貸款救助或貸款展期,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在他看來,此舉的確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多家外貿企業通過應收賬款融資解決了資金運營缺口,令各項業務保持平穩發展。
“但是,當前得到金融扶持的外貿企業數量還不夠多。” 上述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國際業務部人士指出。究其原因,是銀行與外貿企業存在大量信息不對稱,銀行無法全面掌握外貿企業訂單延期交付與取消狀況,對外貿企業實際負債狀況與上下游資金結算缺口不夠了解,很大程度制約了銀行擴大上述金融扶持措施的覆蓋面。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也注意到這個問題。近日,寧波市政府發布《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外貿企業渡難關穩訂單拓市場的若干意見》指出,對進出口額逾1億美元的企業建立金融幫扶“白名單”,鼓勵各大型全國性銀行在甬分支機構積極向上爭取信貸規模、市內銀行法人機構安排專項信貸規模,為“白名單”企業提供優惠信貸支持,爭取累計發放貸款1000億元。
“若有地方政府的信用背書與前期遴選,對我們擴大外貿企業金融扶持覆蓋面肯定有很大幫助。”一位國有大型銀行對公業務部主管向記者直言,為了更有效地扶持外貿企業渡過難關,目前他所在的銀行正從單一外貿企業的金融扶持,擴展到產業核心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的整體扶持——通過向核心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貸款,解決上下游中小企業資金周轉與融資難題。
“不過,這項金融扶持措施還需銀行全面掌握整個行業上下游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與貨物流等具體信息。”他透露,目前很多外貿企業訂單無法生產交付與資金周轉吃緊的最大瓶頸,是物流受阻。因此他們正整合物流企業資源,幫助外貿企業解決原材料與商品運輸問題,從而在盤活企業資金流的基礎上,提供更針對性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差異化金融支持
“2月初我們特別害怕停工停產交付不了外貿訂單,現在情況完全反過來——在我們復工復產后,最擔心海外買家突然打來電話說訂單取消了。”一位浙江地區服裝類外貿企業負責人向記者直言。近日他不少同行都接到海外買家的緊急電話,要么直接取消4月以后交付的訂單,要么將訂單交付時間延后至下半年。
如此整個企業資金鏈遭遇巨大的周轉壓力——一方面服裝類外貿企業已采購了訂單交付所需的原材料并招募大量工人,耗費了大量資金;另一方面訂單取消或延后交付導致企業短期內沒有收入;資金只出不進之下,大量外貿企業承受不小的資金短缺壓力。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隨著國際疫情進一步擴散,中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對此相關部門要密切跟蹤形勢的發展變化,并及早做好應對準備。
“其實,近期我們已感受到外貿形勢可能惡化的壓力。”上述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國際業務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一是因外貿訂單取消而申請延期還款的不同行業企業正在增加,二是由于飛機輪船航運班次大降導致外貿物流成本大漲,不少需要訂單交付的外貿企業正緊急申請短期貸款,用于支付物流費用。
“對此我們也制定了不少針對外貿行業的金融扶持措施。”他告訴記者,一是確保有訂單交付能力與產品成長前景的外貿企業資金鏈不斷裂,包括針對這些企業外貿訂單延后交付、海外買家延期付款、訂單取消等不同狀況提供不同的融資方案,二是進一步加快外貿企業資金周轉效率。比如全面開放匯入匯款確認、匯出匯款、結匯、信用證開證/承兌及付匯、進出口貿易融資等線上交易渠道,確保企業足不出戶就能快速辦理各類外匯業務,加快外匯收付款到賬效率。
“其間我們注意到,現在很多行業外貿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上下游三角債日益嚴重,尤其是很多外貿企業在外貿訂單突然取消后,不但拿不到收入,還得支付上游原材料貨款,導致上下游資金拖欠現象相當嚴峻。”他指出。因此他們正計劃將針對單一外貿企業的金融扶持,擴展為面向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的一整套供應鏈金融貸款扶持——通過向產業鏈核心企業提供擔保貸款,解決上下游中小企業貨款結算問題并降低它們的負債率,從而讓中小企業有更多信貸額度用于員工薪酬支付。
這位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國際業務部人士表示,目前這些舉措落地還存在操作難點,主要是銀行對整個行業上下游企業貨款結算方式與周期不夠了解,以及部分核心企業存在民間負債,導致銀行基于風險控制不敢給予足夠的信貸額度扶持。
在他看來,鑒于地方政府部門對當地外貿企業經營狀況與實際負債率更加熟悉,若地方政府部門能給外貿產業鏈核心企業提供信用背書或擔保融資支持,銀行相關金融扶持不但更加容易落地,還能協同海外分行客戶資源,為外貿企業尋找新的海外買家。
協助規避匯率風險
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眾多外貿企業遇到另一個經營難題,就是外匯市場波動加劇,令他們找不到妥善的套保方案應對匯率波動風險。
“近日不少外貿企業擔心疫情全球擴散導致一些國家貨幣匯率大跌,因此不敢接受來自這些國家的外貿訂單。”一位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外匯衍生品交易員告訴記者。因此他們的一項工作重點,就是根據這些國家外貿訂單支付與貨幣結算方式,以及結合外貿企業資金周轉需求與結匯回報要求,設計相應的外匯套保方案。
他坦言,當前不少外貿企業仍存在賭匯率的心態。具體而言,這些手里有閑置美元頭寸的外貿企業特別希望能在匯率最高點結匯換取更多人民幣,因此在結匯操作方面顯得投機性特別強。因此他們一面根據近期人民幣與美元匯率波動趨勢,告誡他們賭匯率風險不小,一面根據企業結匯資金用途,設計相應的遠期結匯套保方案既滿足企業資金周轉需求,又能創造一定幅度的回報。
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外匯套保需求最迫切的,主要是在海外設廠或承擔建筑工程的中資企業。
一家在中亞地區承包發電廠建設的中資工程建筑公司海外部業務主管向記者透露,由于近期新興市場資本流出壓力加劇,目前當地政府將發電廠建設工程項目的美元支付結算比例從25%下降至15%,相應的本國貨幣付款比重提高至85%,然而,這個國家貨幣過去一個月貶值幅度達到15%,令他們面臨逾百萬美元的額外損失。
“更令我們煩惱的是,15%的項目美元付款時間也被延后了。因為這個國家央行打算將美元儲備悉數用于應對本國貨幣大幅貶值。”他告訴記者。所幸中資銀行迅速協同當地銀行提供相應的外匯套保措施,令匯兌損失相應減少70-80萬美元。
在他看來,在中資銀行協助下,今年以來他們在這個中亞國家快速落實3個基建項目資金歸集與現金管理,從而令所有項目收付款都能歸集到一個大賬戶,能更有效地對沖當地貨幣匯率劇烈波動風險。
“我們正與中資銀行溝通,希望后者能與當地銀行加強合作——一旦這個中亞國家外匯付款相對寬松窗口期來臨,讓當地政府部門盡早完成發電廠建設項目剩余美元付款,如此我們就能留存更多美元頭寸,用于其他國家基建項目墊付款,緩解企業境外融資壓力與利息開支。”他透露。
在一位中資銀行海外分行主管看來,對很多在海外建廠或承接工程項目的中資企業而言,外匯套保方案是否妥善,資金歸集是否高效,將很大程度提振他們抗擊疫情與穩健經營的信心,目前他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優化套保策略與現金管理效率,持續給這些企業注入“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