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工合作中,中國寶武將充分發揮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等各環節優勢,為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研發提供氫能服務保障,同時也為燃料電池車落地提供應用場景和配套設施。而上汽集團則負責各類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量產規劃,并支持中國寶武在燃料電池核心部件金屬雙極板的核心基材上進行技術和產品的開發應用。同時其研制的相關燃料電池汽車可以用于鋼鐵生產和非生產環節。
形成合力,舉重若“氫”
氫能作為新興的戰略能源,具有零污染、零排放的優勢,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都制定了氫能發展規劃,布局氫燃料產業,氫能利用駛入快車道。
同為世界500強和各自行業頭部企業的中國寶武、上汽集團,近年來也積極推進氫能相關產業的布局發展。中國寶武為響應國家能源革命戰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發揮資源與布局優勢,助力國家氫能戰略規劃落地,加速低碳社會構建,于去年成立了寶武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在燃料電池技術領域,上汽集團自2001年以來堅持投入、積極攻關、長期領跑,自主掌握了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已獲得511份燃料電池領域相關專利,并積極參與制定了15項燃料電池國家標準。2018年,上汽集團成立了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整合燃料電池領域技術人才等核心資源,加快自主核心技術研發進程,并為行業提供燃料電池相關產品及服務。
在氫能利用產業鏈上,中國寶武有豐富的氫資源和相關技術能力。目前中國寶武氫氣資源約為74萬噸/年。據了解,僅寶鋼股份寶山基地的氫資源就可供應300座加氫站,能滿足1.9萬輛公交車或4.6萬輛物流車氫能需求。同時,寶武清能已具備氫氣的“制、儲、運、加”等能力,將以上海寶山、武漢青山、安徽馬鞍山為試點,開展氫能示范應用。而上汽集團生產的燃料電池汽車的燃料就是氫氣。
此外,中國寶武積極承擔使命責任,示范使用燃料電池卡車替代柴油運輸車,探索物流車輛無組織污染物治理新途徑。與其各自單兵作戰,不如集群出擊,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雙方對此一拍即合。
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直言:“中國寶武與上汽集團在氫能領域的合作是‘天作之合’。”這句話也道出了兩家企業在氫能領域加強合作的緊密性、互補性。而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則認為,“中國寶武和上汽集團在氫能產業領域帶頭合作,在上海乃至全國都具有示范意義”。
以協同發展帶動瓶頸破解
燃料電池汽車以氫氣為燃料,排出來的是水。相比于傳統燃油動力車,燃料電池車具有能量利用率高、環境友好等優勢。和純電動車比較,其超長續航、燃料加注快、環境適應性強的優點也十分突出。同時,使用燃料電池安全性高,能確保車輛行駛安全。因此,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組成,以其高效率和零排放被普遍認為具有發展前景。
但是燃料電池汽車想要加速“跑起來”,還有不少瓶頸需要突破。除了技術方面的難題外,氫氣生產、儲運成本高是關鍵制約因素。“但隨著上汽集團與中國寶武的合作,這一瓶頸即將被突破。”捷氫科技總經理盧兵兵表示:“在規模效應的帶動下,用氫成本可大幅降低。這意味著燃料電池車生命周期內的使用成本可與燃油車相媲美。”
在氫能利用進程中,加氫站是一個重要節點。而中國寶武的“彎弓搭箭”戰略布局具有天然的優勢。寶武清能將充分利用中國寶武在氫能產業鏈的區域優勢,緊扣長江氫走廊進行區域布局,立足中國寶武已經形成的“沿江沿海、一帶一路”基地格局,與國家氫能規劃保持高度吻合,形成“彎弓搭箭”之勢,基地連點成線,構建分布式供氫網絡,成為國家氫能走廊的重要節點。
同時,在氫能產業鏈上,寶武清能制定了現階段使命性任務,采用抓兩頭(制氫、用氫)、促中間(儲氫、運氫、加氫)的措施,對產業鏈價值進行深耕細作,通過超前謀劃、引領示范、加速做強、整體布局,建設長三角氫能產業集聚中心,貫通氫能全產業鏈,打造出寶武氫能生態圈。目前,位于寶鋼股份寶山基地廠區的中國寶武首個氫能產業示范項目——寶武清能科研性示范加氫站即將建成投運。
根據相關規劃要求,中國寶武和上汽集團計劃共同打造“一園兩廊”(吳淞氫能產業園、環A30公路氫走廊、臨港至南通氫走廊)國家級氫能產業示范區,并以寶山吳淞工業園為中心,聯合構建占地15萬平方米的長三角氫能產業聚集中心——吳淞氫能產業園,并計劃至2025年共同推動10-20座加氫站在示范區內落地。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預計到2030年氫能需求將達到3500萬噸/年,單靠一家一戶企業,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和成本效應。為此,中國寶武希望能與鋼鐵同行等一道,構筑起從華南、華東到華中、華北的氫能網絡布局,推進氫能產業加速跑,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