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而鋼鐵則是工業的糧食。鋼鐵有非常廣泛的用途,每年50%的鋼鐵用于建筑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全球1700萬個運輸集裝箱和國際運輸貨物的輪船都主要是用鋼鐵制造的。除了遠洋運輸之外,汽車和火車以及飛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鋼鐵,電器也有75%的鋼用量。
雖然美國工業在經濟占比中大幅下降,但鋼鐵仍然非常重要,尤其是飛機、汽車、機械、軍工等高端制造業對鋼鐵的質與量都有很高的需求。不過美國鋼鐵并不能自給自足,每年有3成左右的鋼鐵需要從國外進口,對此美國商務部希望能夠將鋼鐵的自給率從70%提高到80%,一方面是為了增加鋼鐵業的工作崗位獲得工人的支持,另一方面鋼鐵作為一種戰略資源美國不希望過于依賴其它國家。
美國進口鋼鐵現狀
短期之內美國難以改變自己世界最大鋼鐵進口國的身份,美國一個國家占全球鋼鐵進口量超過8%。目前美國從全世界85個國家和地區進口鋼鐵,全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是中國,年產量接近9億噸,但是美國僅從中國進口不到2%的鋼鐵。對美國出口鋼鐵最多的國家是加拿大(鋼鐵年產量居世界第17位),占美國進口份額的16%,其次是巴西、韓國和墨西哥,分別占進口的13%、10%和9%。
加征關稅 傷敵八百 自損一千
加關稅為主的貿易保護主義是特朗普競選時為了爭取工人支持做出的承諾,2018年3月8日開始特朗普宣布對所有對美國的鋼鐵和鋁的出口國加征關稅,這讓美國工人歡呼雀躍,美國鋼鐵企業認為這也是回流的好時機,所以紛紛回到美國投資建廠。
鋼鐵行業這是高興了,但是下游企業就開始發愁了。加征關稅之后,美國的汽車、飛機、船只等制造商的采購成本立刻上升,根據高盛的估計光是福特和通用汽車因為鋼鐵關稅問題就增加了至少10億美元的采購成本,如果考慮到重新挑選原材料的時間成本,則損失更多。
因為關稅成本增加了,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也不斷升級,這都加劇了美國實體的經濟低迷,美國汽車業因為海外需求的減退而遭受更大的損失。后期經濟學家發現鋼鐵影響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下游產業,還有與這些企業有合作關系的食品加工業、建筑業、零售業、金融服務業和娛樂業的企業營收也受到了沖擊,美國全民的收入都跟著受影響。
汽車和建筑兩大用鋼行業一趴窩,美國鋼鐵企業也就該倒大霉了。美國最大的鋼鐵跨國公司美國鋼鐵公司時隔兩年在2019年再次出現了虧損,這一虧就是6.4億美元,為了平抑這個損失公司只好裁員1500人。今年因為疫情鋼鐵行業更是雪上加霜,美國鋼鐵產能已經下降到原來的56.1%,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美國鋼鐵公司今年僅上半年就虧損9.8億美元,這意味著更多的工人將會被辭退。
現在美國政府幾乎再也不提鋼鐵關稅的事情了,因為加了關稅之后經濟損失實在太大。有研究人員給政府提了一個報告,說鋼鐵和制鋁行業每增加1個工作崗位,其他行業就要減少18個工作,在特朗普加征關稅之后鋼鐵和制鋁行業僅僅增加了26346個崗位,但是下游產業和其他部門卻為此損失了495136個崗位。對于這個情況,許多美國公司表達了強烈不滿,如果美國繼續堅持鋼鐵高關稅,那么這些公司就會將工廠挪到海外去,這與現在美國召回制造業的根本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不管是從經濟上講,還是單純以選舉的政治利益來講,對鋼鐵征稅都是不智的行為。美國鋼鐵行業的主要問題是成本太高、效率太低,從上個世紀美國鋼鐵企業出走海外開始美國的煉鋼技術就始終原地踏步,在質量上比不上德國和日本,在產量上更是比不過中國,以美國鋼鐵行業才如此尷尬。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美國想要真正救活自己的鋼鐵行業就要提振鋼鐵的市場需求,比如像中國一樣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政府投資,而不是把絕大部分的稅收都浪費在選舉造勢燒錢和軍火商的回扣上。(奇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