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恢復產能,一邊轉型升級,面對疫情沖擊,徐鋼集團走高質量之路,信心依舊,決心不改。
通過技術改造,不斷完善智能化生產線,這幾年一直貫穿徐鋼集團的發展之路。公司2018年5月開始對1280m3高爐及配套煉鋼、燒結、球團、軋鋼、石灰、發電生產線進行全面梳理,開展超低排放改造,累計投入環保資金超過3億元,完成了120余項環保改造項目。
2019年9月,率先在全省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通過自主驗收。同時,投資6000余萬元動工建設全省首家采用半干法脫硫+SCR脫硝工藝的燒結煙氣脫硫脫硝項目,項目運行后,燒結煙氣數據排放達到超凈排放要求。
在疫情防控期間,徐鋼集團通過技術改造實現綠色發展的腳步并未放緩。目前,企業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基礎上,正加緊實施自備電廠鍋爐、高爐熱風爐廢氣脫硫除塵項目工程。“項目計劃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項目投入運行后將進一步減少顆粒物及二氧化硫排放。”
鋼鐵行業優化布局、轉型升級,是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產業競爭力的需要,是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的需要,也是政府為鋼鐵行業規劃的發展新路徑。
在去產能和環保的大背景下,徐鋼集團沒有輕言放棄,而是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產品升級,通過拉長產業鏈條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發展綠色冶金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順勢而為,積極行動,主動作為。
去年7月,徐鋼集團投資100億元,上馬三期項目,由業內“大咖”中冶賽迪擔綱設計與建設,被列為江蘇省重大工業項目。受疫情影響,項目建設進度較預期耽誤了近一個月,但徐鋼人目前正爭分奪秒搶進度,奮力將失去的時間奪回來。在銅山區委書記王維峰、區長高建民的關心支持下,如今徐鋼三期項目正以“一天一個樣”的高速火熱建設。
三期項目包含鋼鐵項目和物流項目。其中,鋼鐵項目整合徐鋼集團一期建設的冶煉裝備以及榮陽、龍遠兩家企業的2座450m3高爐,淘汰落后產能,建設1座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2120m3高爐,也是蘇北地區最大的煉鐵高爐。配套建設1座120t轉爐、1座120tLF精煉爐、4條特鋼軋制生產線、智能化控制中心、全封閉環保智能料場,以及燒結、球團、發電、制氧等先進設施,發展特鋼產品,為徐工集團配套。
物流項目為鋼鐵項目的配套工程,由鐵路貨運專線項目和水運碼頭項目組成。鐵路貨運專線項目整合銅山經濟開發區內現有鐵路資源,設計鋪軌17.5公里,規劃建成年運輸量達1300萬噸;水運碼頭項目規劃建設5個2500噸級泊位,航道2.5公里,建成后年吞吐量達1000萬噸。
“鋼鐵項目建成后,將實現煉鐵產能308萬噸、煉鋼產能305萬噸,員工配置也會隨之顯著優化、管理成本大幅下降、產品結構極大提升,噸鋼產品成本下降至少15%,噸鋼產品收益率提升至少25%。
物流項目建成后,經測算企業物流成本將在現有基礎上減少20%,在減少企業成本的同時,還將減少公路揚塵和道路安全隱患。”王愛欽表示,“徐鋼集團將繼續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腳踏實地走好轉型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