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港引領開放高地建設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在論壇致辭中指出,在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長期戰略中,通過找準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充分發揮高水平開放平臺先行先試的功能,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一定會在堅持擴大內需中大有可為,在有序擴大服務業高水平開放中大有可為,在建設國際一流人才的高地中大有可為。
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信號已密集釋放。“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隨后,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我國宣布將有效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引領作用,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在數字經濟、互聯網等領域持續擴大開放,深入開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創新,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沈丹陽表示,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審時度勢作出的歷史性戰略決策,目的是將海南打造成為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前沿地帶、新時代我國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
沈丹陽說,自《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以來,海南狠抓自貿港各項政策落實,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大力推進六個自由化便利化;二是實行具有競爭力的稅收政策;三是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四是為投資者提供可靠法治保障。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深圳經濟特區、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等,是中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試驗田”。要賦予其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率先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
金融領域醞釀更大突破
專家表示,經濟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資本流動的結果,金融開放在經濟開放中的地位日趨重要。
中國銀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方宏稱,2018年以來,我國宣布了50多條金融開放措施,徹底取消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大幅度放寬業務范圍限制,全面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等。當前,在我國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中,金融業的限制措施已經下降為零。
未來,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金融開放可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持續推動金融業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金融展業環境。將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開放理念和模式的轉變。下一步,將統籌推進金融服務業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
海南自由貿易港也將金融開放作為重點。海南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傅平江近日表示,擴大開放豐富海南金融業態,是穩步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內容。海南銀保監局將積極引進外資銀行、外資保險公司,積極吸引符合條件有實力的投資主體在海南設立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逐步推進跨境資金流動的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建設與海南自貿港相適應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金融體系。
王方宏表示,海南自貿港作為“境內關外”的開放前沿,要在開放實踐和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強化國際規則對接能力,發揮好海南自貿港的試驗田作用,進行金融開放制度創新。
構建新格局釋放更多紅利
論壇上嘉賓紛紛表示,以自由貿易港等開放高地建設為引領,關鍵領域改革開放邁出更大步伐,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將更好地打通,雙循環新格局加速形成。在此基礎上,我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潛力將為國內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空間,也將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
在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看來,中國的高水平開放對經濟全球化至關重要,在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疫情的合作、在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以及在維護多邊主義、促進全球自由貿易進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遲福林表示,進入發展新階段,中國對外開放的環境、條件都有新的變化,高水平開放呈現歷史性新特點,其中,擴大內需在引領高水平開放中的基本導向作用全面凸顯。初步測算,百萬億元級別的新增內需規模將為未來5年至15年中國實現4%至5%的經濟增長打下重要基礎。預計未來5年至10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至30%左右。
對于未來的開放方向,遲福林建議,要以服務業開放和服務貿易發展為重點推進高水平開放。“十四五”要同步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服務貿易開放進程,爭取到2025年服務貿易額占外貿總額的比重由目前的14.6%提高至20%以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要實現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比重的明顯提升。
商務部歐洲司原司長孫永福提出,下一步,要繼續開放服務貿易和投資。正在醞釀簽訂的中歐投資協定就是當前非常重要的機會窗口,也是具有標志性的中國重要的開放舉措。
遲福林認為,中國堅持推進以內需為導向的高水平開放,不僅能夠有效釋放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潛力,而且有利于全球共享中國市場;不僅有利于推動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將對疫情沖擊下的世界經濟復蘇產生重要影響;不僅有利于中國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而且有利于全球分享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