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發布的這些最新經濟數據,引起了多家外媒的持續關注。
“中國制造業已恢復到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水平”
路透社在題為《中國制造業實現三年來最快增長》的報道中說,中國官方發布的PMI指數從10月的51.4%升至11月的52.1%,是自2017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而且高于路透社分析師此前預期的51.5%。這顯示中國的制造業已恢復到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的水平。
報道特別提到,11月中國新出口訂單的分項指數為51.5%,高于一個月前的51.0%。這得益于國外對中國醫療用品和電子產品的強勁需求。此外,中國旺盛的電子商務促銷活動也推高了11月數據,釋放出強勁的國內消費需求,增強了中小企業的信心。
彭博社發表題為《隨著制造業指數攀升至三年來高位,中國經濟復蘇步入正軌》的文章說,中國是唯一一個在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中持續強勁反彈的主要經濟體,最新數據凸顯了中國的全球經濟地位。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在題為《PMI指數超過預期,中國制造業連續第九個月擴張》的報道中,援引中國國家統計局專家的話分析了推動11月中國制造業活力增強的四個因素:產需兩端協同發力、進出口景氣度穩步回升、價格指數升幅較大、大中小型企業景氣度均有所回升。
報道稱,隨著PMI指數攀升至三年來的最高水平,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繼續從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復蘇。
“服務業持續擴張顯示中國消費者信心恢復”
路透社的報道還注意到了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的連續第九個月擴大。報道說,該指數上升至56.4%,不僅高于10月的56.2%,也是2012年6月以來的最高值,這是因為中國消費者的信心在穩步恢復。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的報道特別提到,中國11月的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位于年內最高點,并且連續9個月高于臨界點,顯示出中國的非制造業和服務業延續了穩中向好的復蘇態勢。
報道援引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高級中國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的話指出,中國經濟近期“最顯著的發展”是家庭支出的復蘇,這會進一步支持服務業市場的反彈,同時還會提振制造業。
彭博社的報道說,一系列早期指標顯示,受出口和股市升至2015年以來最高位的支撐,中國的經濟復蘇趨于穩定。雖然年初消費復蘇有所滯后,但最新數據顯示出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正在回暖。
“中國這個亞洲經濟巨人將繼續沿著穩定復蘇的道路走下去”
彭博社的報道還提到,中國成功避免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冬季的暴發,并通過大規模檢測和檢疫控制住了小規模的疫情。這與其他一些主要經濟體形成鮮明對比,也為經濟的復蘇創造了條件。
路透社的報道認為,中國有望成為全球首個完全擺脫行業普遍停擺拖累的經濟體,“預計全年經濟將增長2%左右,盡管這是過去30年來最低的增速,但仍比其他主要經濟體強勁得多”。
總部設在中國香港的安山資本有限公司(Amber Hill Capital)資產管理總監Jackson Wong表示,中國近期的經濟數據“一直顯示出穩定的復蘇勢頭”。他認為,中國這個亞洲經濟巨人預計將繼續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并有可能成為全球今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