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探秘“攀西試驗區”一周年之上篇:
創新驅動,聚力科學開發
3月25日上午,地處攀西大裂谷的四川鹽邊縣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陽光普照,鮮花怒放。在攀枝花云鈦實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塊塊世界上最長、最寬、最重的鈦扁錠正在走下生產線。同樣在這里,大西南實業10萬噸釩鈦蠕墨鑄鐵汽車耐磨鑄件項目現場,來自德國、法國等國的先進設備整裝待發,企業負責人宋東波自信滿滿地表示:“一期工程達產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2.4億元。”
與此同時,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大德滿臉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已成為全球第一的產釩企業,是全國最大的鈦原料和產業鏈最為完整的鈦加工企業。特別是我們的釩氮合金工業化生產,打破了美國對該產品的長期壟斷,現在是全球釩氮合金最大的供應商。”
釩和鈦作為國家稀缺的戰略資源,用途涉及航空航天、軍工等廣泛領域。在攀西地區的攀枝花、涼山和雅安3個市(州)13個縣(市、區),蘊藏著儲量世界第一的鈦、世界第三的釩、國內第二的稀土和“國寶級”的碲鉍礦。2013年3月,隨著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審議批準同意,多年來有關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能否落地的議論終于塵埃落定。如今,在這片3.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伴隨著國家戰略與攀西資源的二度碰撞,國家戰略的四川實踐正在激情上演,“創新驅動”、“先行先試”、“轉型升級”等隨之成為攀西最火的熱詞,必將在中國資源開發史冊留下深深的烙印。
多年以前,記者就聽到這樣的流傳:在攀西,不經意間,你腳下踩的任何一塊石頭,都有可能是礦石。
攀西地區礦產資源富集,且分布較為集中。釩鈦磁鐵礦主要分布在西昌太和,攀枝花的白馬、紅格等礦區。稀土資源,主要分布在涼山州冕寧縣和德昌縣。碲鉍礦則主要分布在雅安的漢源縣和石棉縣。攀西地區釩鈦資源保有儲量約90億噸,可新增資源量147.43億噸。目前,僅攀枝花境內釩資源儲量便達1547萬噸,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三,鈦資源儲量5.38億噸,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與“富甲天下”的資源稟賦極不相稱的,卻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開發利用模式。攀西釩鈦磁鐵礦含有20多種有價金屬,目前,鐵、釩、鈦的綜合利用率分別為70%、47%和14%,而鉻、鎳、鎵、鈧等主要伴生金屬尚未有效回收利用。
無獨有偶。2013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十屆三次全會,首次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四川實現“兩個跨越”目標的“三大發展戰略”之一明確提出來,強調要以科技支撐引領為核心動力,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加快推動四川發展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有所為,有所不為,攀西試驗區鎖定可持續的創新驅動,聚力科學開發路。“把攀西建設成為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我國重要的稀土研發制造中心和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打造國內資源富集地科學開發利用資源的示范區。”根據四川省的規劃,這是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的總體目標。
2013年10月29日,四川省在攀枝花召開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工作會,短短半天,審議了1個指導意見和5個工作推進機制。在觀點碰撞中,各方共識更加清晰:加快攀西試驗區建設,唯有創新。
創新什么?怎樣創新?又如何科學開發?長期關注攀西開發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等眾多學者認為,攀西能否跳出“輸出資源、留下污染,輸出財富、留下貧困”的傳統開發怪圈,關鍵在于能否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最大化、生態環境保護最優化。
“試驗區建設沒有老路可走,必須在打破行政壁壘、科技協同攻關、區域利益共享等重大問題上放開思路去想,放開視野去看,放開手腳去干,努力走出一條試驗區戰略資源創新開發、綜合利用的新路子。”四川省省長魏宏認為。
抓好攀西資源科學開發,核心是綜合利用,關鍵是科技攻關,動力是體制機制創新。2013年8月26日,四川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規劃(2013-2017年)》,明確提出以綜合利用為核心,加速推進試驗區從“以鋼為綱”向多種元素綜合利用轉變。根據規劃,到2017年,攀西試驗區鐵、釩、鈦綜合利用率要分別提高到75%、50%和20%以上,鉻、鈷、鎳等主要伴生金屬實現規模化回收利用。到2020年,全面實現鉻、鈧、鎳、鈷、鎵、銅等伴生金屬的產業化開發,稀土、碲、鉍深加工及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戰略資源不可再生,既要開發也要保護。規劃對鉻、鎳、鈧、鎵等共伴生稀有金屬豐富的紅格南礦區實行封閉性保護,對稀土、碲鉍礦實行保護性開發。
“我們正在籌備一只新的基金,專門用于試驗區釩鈦新材料的開發,初步的考慮是按200億元的規模來做。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原則上表示支持,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組織一個龐大的攻關隊伍,吸收國內外專家進行技術攻關。”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如是說。
創新,需要企業主動作為。3月25日,攀枝花富邦釩鈦制動轂有限公司一期項目生產車間。董事長劉興良說,公司投資近50億元打造的1000萬件汽車釩鈦制動轂項目全部投產后,將成為全國最大的釩鈦制動轂生產基地。
從院地合作到院企合作,試驗區的政府和企業都在探索創新資源開發的新路徑,全域推進主體培育、產業牽引、區域合作、協同攻關、人才發展“五位一體”創新行動,加速打造協同發展、轉型跨越的強勁科技引擎。去年3月18日,攀枝花攜手中國工程院啟動“攀枝花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戰略研究”項目,期望借力國家“智庫”做好資源開發的頂層設計。攀鋼通過鞍鋼集團與中科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力求在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關鍵領域得到國家科技“大腦”的技術支撐。省科技廳提出《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科技攻關方案》,向國內部分科研院所、高校和央企征求意見。截至目前,四川已在攀西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個,建成國家釩鈦制品監督檢驗中心,建立了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目前,攀枝花已建成規模國內第一、世界第二的釩產品生產基地和國內最大的鈦原料基地、全流程鈦工業基地。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建成區創造出每平方公里近30億元產值、人均產值150萬元的良好效益,涼山的西昌釩鈦產業園、冕寧稀土產業園區和雅安的石棉碲鉍工業園區等加速崛起。在2013年西博會上,僅攀枝花一地,釩鈦及相關產業簽約項目就有30多個、總投資額超過230億元。
今年1月16日,攀西試驗區向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開發企業發出“英雄帖”,首批10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面向全球公開招標。渴望成為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招標主體的不僅僅是攀鋼,龍蟒、鋼城、川威、昆鋼等省內外一大批民營和國有企業都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它們紛紛申報項目,期盼通過全球借智沖破困擾企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在戰略資源創新開發中大展宏圖。今年,試驗區將依托“院士行”、攀枝花釩鈦論壇、國家級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四川釩鈦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平臺,集中力量攻克煤基直接還原大規模產業化、高鈣鎂鈦精礦冶煉高鈦渣、氯化法鈦白工藝等一批關鍵技術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