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運用渠道不斷拓展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在政策層面繼續優化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路徑,不斷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引導險資發揮長期資金優勢,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國務院金融委會議今年多次提及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后,今年5月份,銀保監會發布了修訂后的《關于保險資金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通過放寬保險資金投資的資本補充債券發行人條件、取消可投債券的外部信用等級要求等舉措,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配置銀行資本補充債券的空間。負債久期長是保險資金的一大突出特點,而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工具實際期限往往為5年甚至更長,放寬險資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限制,無疑有利于緩解險資所面臨的長期限信用債品種稀缺問題,改善其資產久期結構。更為重要的是,監管部門通過政策層面的“松綁”,引導保險資金支持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有利于作為服務小微企業主力軍的中小銀行及時補充“彈藥”,滿足實體經濟資金需求。
保險資金在今年拓展的新投資渠道不止于此。今年9月份,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資金投資債轉股投資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險資投資債轉股投資計劃作出明確規范。在業內人士看來,險資不僅可以憑借投資債轉股介入成本較低、預期回報較高等特點提升自身投資收益,而且鑒于市場化債轉股投資項目所涉及的標的企業多是國民經濟的關鍵行業,險資參與債轉股同樣有助于降低企業杠桿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增強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韌性。《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包括太平人壽、光大永明資產等在內的保險機構均已在年內參與相關債轉股項目。
險資運用渠道不斷拓寬,也對保險機構的投資能力和風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推動保險資金通過更多方式加強對實體經濟支持的同時,監管部門也在今年搭建起“1+3”保險資管制度框架,并且強調優化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監管,在防范險資運用風險的前提下穩步促進提升險資運用效率。
加大對實體企業的融資支持
我國經濟實現創新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資本供給結構,提高以股權融資為主的直接融資比重。數據顯示,經過多年發展,企業股權已經成為保險資產配置的重要品種。截至2020年9月末,保險資金通過股權直接投資、股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投資企業股權規模2萬億元,占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的10%,成為金融業可提供股權性資本的主要機構投資者。
“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有利于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直接融資需求。保險資金可發揮長期資金優勢,服務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開展的股權融資,從而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活力。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產生較大影響,股權融資也有助于幫助中小企業緩解經營壓力,未來股權融資對長期資金的需求可能會有所上升。”一位保險資管業內人士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是,依據此前的監管規定,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權僅限于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類金融企業以及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等特定企業的股權,這顯然不能夠充分發揮保險資金在股權投資方面的長期資金優勢。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銀保監會在今年11月份發布的《關于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險資可在符合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條件下,綜合考慮償付能力、風險偏好、投資預算、資產負債等因素,依法依規自主選擇投資企業的行業范圍。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表示:“股權投資是保險資金配置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保險資金支持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支持實體經濟和民生建設、提升保險資金配置效率的重要渠道。放開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的限制,有助于保險行業更好地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銀保監會關于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構建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先進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保險資金作為長期、穩健、持續性資金的專業優勢,切實助力實體經濟和民生領域建設。”
發揮好資本市場“壓艙石”作用
保險資金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保險資金投資A股占總市值的3.44%,投資債券規模占我國債券市場總規模的6.49%。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依舊積極推動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入市。銀保監會在7月份發布了《關于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等指標,劃分了8個檔次的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其中最高可達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45%,以賦予保險公司更多投資自主權,為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提供更多長期資金。據相關測算,隨著權益類投資監管比例“天花板”上調,預計能夠為資本市場帶來1萬億元至1.2萬億元左右增量資金。
在監管部門鼓勵險資入市的政策春風推動下,保險資金在今年權益市場上表現得格外活躍。據《金融時報》記者梳理統計,今年以來,已發生21次險資舉牌行為,數量創下近5年新高。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內險資仍會面對低利率環境,加上非標資產大量到期,優質投資資產稀缺,隨著科創板和創業板帶來的新機遇,保險資金配置更多優質權益資產將是未來發展方向。”
開展權益投資也是保險資金為實體產業提供長期穩定優質資金,實現金融資本與實體產業共贏的重要方式。在前述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袁序成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持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更好地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規模大、來源穩定的優勢,加大對國家戰略和企業的長期融資支持力度。
在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方面,袁序成透露,將優化監管政策,對保險資金投資先進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國家重大工程等領域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此外還將修訂完善保險資金股權投資、保險私募基金政策,為實體企業提供更多的長期資本性資金。(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