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資本市場改革將繼續深化,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將更加完善,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效果將更加顯著。上市公司應以創造價值為主線,以良好業績回報投資者,方能不被市場淘汰。
融資結構持續優化
從IPO公司行業分布看,2020年首發融資額前五位的行業分別為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資本貨物、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材料、技術硬件與設備。
業內人士表示,2020年A股IPO融資規模大幅提升,與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密不可分,科創板和創業板實施注冊制,大大簡化了企業上市流程,提升了融資效率,受到越來越多企業青睞。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以來,已有214家公司通過科創板IPO融資;截至2020年12月30日,今年以來144家科創板公司首發募資金額達2210.03億元,占同期IPO公司募資總額的47.30%,有力推動了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聚集。2020年8月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落地以來,在審企業順利平移,新股發行上市穩步推進,市場反映良好。
不僅如此,2020年A股增發、配股成績單同樣亮眼。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2020年A股349家公司共增發融資8185.05億元,較2019年增加18.84%;18家公司配股融資512.97億元,較2019年增加283.16%。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隨著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市場資源得以優化配置,A股上市公司轉型步伐明顯加快。
一方面,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在產能出清的同時,加大了對設備更新和技術研發的投入。“鋼鐵行業前些年在產能出清的同時,加大了技術改造投入,在完成初步轉型升級后,從2019年開始,行業進入新發展周期。”一位擔任多家上市公司獨董的財會人士稱,除此之外,輕工制造、化工、建材、煤炭等傳統行業近年來均加大了研發投入,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另一面,以生物醫藥、半導體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板塊盈利良好,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創新驅動戰略成效顯現。
易知(北京)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魯萬峰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20年一系列強化“科技賦能”的資本市場新政有力促進了A股上市公司轉型升級,資本市場作為資金導流器的作用愈發明顯。注冊制改革深化、再融資政策調整、并購重組政策簡政放權等讓優勢科技企業和創新企業更便捷地得到了資本市場融資助力。
優勝劣汰格局愈發清晰
“隨著A股上市公司數量增多,資源將繼續向優質公司集中,各行業‘頭部化’特征將愈發明顯。”運達科技董秘王海峰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如何借助資本市場發展主業,成為行業頭部公司是公司管理層最為關切的問題。”
魯萬峰表示,隨著外資、保險、公募、私募等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A股“炒小炒差”的現象逐步減少,績優股受到資金追捧,劣幣驅逐良幣效應逐步得到修正。2020年以來股市熱點分化明顯,績差股和題材股不斷被邊緣化,A股行業龍頭市值不斷提升。
“好的公司越來越好。”國研智庫資本市場與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蘇培科說,分化格局與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密不可分。注冊制改革對市場價值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市場已經形成了優勝劣汰機制。展望2021年,隨著A股全面實施注冊制,一系列基礎性制度不斷完善,中國將迎來一個更加法治化、市場化的資本市場,必將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