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印度鐵礦石對華出口強勁,主要是因為在過去9個月里,印度國內的鋼鐵制造下跌了12.6%,這使得該國有足夠多的鐵礦石儲備用以出口。另外,據印度礦產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巴蒂亞(B.K. Bhatia)預測,中國買家交付的鐵礦石采購訂單還能繼續維持到2021年3月。
在此情況下,澳媒分析稱,澳大利亞鐵礦石在中國市場“堅不可摧”的地位已受到了印度挑戰,“鐵礦石不可能成為下一個煤炭”或許也很快會成為一道偽命題。
事實真如澳媒所言?略有偏差。印度并不是澳鐵礦石需要擔憂的“對手”,因為與高品質的澳洲鐵礦石相比,印度鐵礦石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品質較低,據印度礦業估計,印度對中國出口的鐵礦石中,有近2/3的鐵含量不到58%。
澳鐵礦石真正需要擔憂的“對手”,是中國。據本月初的市場消息,中國已在一份鋼鐵業的5年規劃中表示,計劃于2025年將鐵金屬(取自鐵礦石)的自給率提高到45%以上,以降低對第三方鐵礦石的依賴。分析指出,若該目標實現,則首當其沖的便是澳大利亞鐵礦石。
恐失去最大金主?澳鐵礦巨頭急行動!
實際上,將鐵礦石自給率提高至45%已非我國針對鐵礦石依賴現狀的第一次“出手”。例如2020年6月,我國便正式簽署《西芒杜鐵礦1、2號礦塊基礎公約》,獲得了開采世界上儲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優質露天赤鐵礦的資格;2020年12月,我國又發布了《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以提高鐵素資源循環利用率。
除此之外,近年來,我國以山鋼集團、贏聯盟、寶武集團為代表的中資企業還深度參與西非鐵礦資源合作開發,在西非地區拿下了一批優質礦山項目??梢哉f,在鐵礦石進口上,我國一直在“破局”。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國一直在“破局”,但目前來看,我國尚不能完全停止進口澳大利亞鐵礦石,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總進口了7.13億噸澳鐵礦石。另外,據《國際商報》預測,2020年中國鋼鐵產量很可能突破10億噸,這意味著未來我國對鐵礦石的需求還將進一步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留住中國這個最大金主,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力拓也宣布了新的計劃——尋求加大鐵礦石的出口量,以滿足中國等多個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