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民幣匯率寬幅震蕩,但在主要貨幣中保持了基本穩定。從年平均匯率看,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6.8976,與上年6.8985基本持平。從多邊匯率看,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全年僅上漲3.3%,遠低于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漲幅。從最大振幅看,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振幅為9.3%,也遠低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披露的其他七種主要儲備貨幣平均振幅16.9%的水平。與此同時,市場預期基本穩定,不論升貶值預期都比較弱,且大多數時間都是交替出現。
外匯市場總體運行平穩,“低買高賣”的匯率杠桿調節作用正常發揮。前5個月,人民幣匯率偏弱,市場賣外匯的多、買外匯的少,銀行代客收匯結匯率為67.4%,較上年四季度回升6.4個百分點,付匯購匯率為62.6%,回落2.4個百分點。后7個月,人民幣匯率偏強,市場買外匯的多、賣外匯的少,付匯購匯率為64.9%,較前5個月回升2.3個百分點,收匯結匯率為63.7%,回落3.6個百分點。
2020年,反映境內主要外匯供求關系的銀行即遠期(含期權)結售匯順差合計2152億美元,遠高于上年順差204億美元,為“8.11”匯改以來年度最大規模順差。這反映了去年人民幣匯率升值背后的外匯供求力量。其中,即期結售匯順差1587億美元,上年為逆差560億美元,也是過去五年來首次轉正。
境內外匯供求關系大逆轉,主要不是因為熱錢流入。即期結售匯順差中,證券投資結售匯順差357億美元,僅相當于貨物和服務結售匯順差與直接投資結售匯順差合計的20%。
這與2020年中國國相關國際收支活動的發展趨勢相一致。前三季度,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和服務及直接投資順差合計2695億美元,同比翻了一番。銀行代客涉外收付統計中,去年證券投資項下凈流入934億美元,大于前述300多億的結售匯順差,其中反映了陸股通、債券通項下的跨境人民幣流入。但同期銀行代客涉外人民幣收付累計凈流出649億美元,故對此因素不宜過分夸大。
市場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適應性進一步增強。2020年,銀行代客結匯中,遠期履約占比13.7%,較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如果加上期權等交易,企業運用外匯衍生品主動套保的比重將會有所提高。同時,企業還運用外匯收付自然對沖匯率風險。
若說美中不足的話,一個是市場仍存在一定的“追漲殺跌”。去年12月份,受財務核算的年關效應影響,企業為規避升值造成的損失,收匯結匯率環比上升8.3個百分點,付匯購匯率環比回落5.1個百分點;以遠期結(售)匯簽約額與當期海關出(進)口額之比衡量的遠期結匯對沖比率環比上升4.9個百分點,遠期購匯對沖比率環比下降2.6個百分點。當月,即遠期結售匯(含期權)順差合計984億美元,環比增加近4倍。另一個是市場主動管理匯率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有待增強。引導國內企業增強匯率風險中性意識,建立嚴格的財務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