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家多貢獻,對社會多回報,讓員工增收入。”這是成立20年來中天鋼鐵發展的宗旨,也是從28歲起就做一把手的董才平的人生信條。“十四五”伊始,中天鋼鐵就將企業愿景定在了打造成世界級受人尊敬的鋼鐵企業,董才平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拿出“看家法寶”:格局提升、精神傳承、文化引領。
格局:心中有愛 家國天下
“中天20年發展成功的因素很多,最為關鍵的就是始終聽黨話,跟黨走,依法經營,誠實守信。”董才平對這十六個字深有感觸。
二十四年前,中天鋼鐵的前身武進鋼鐵集團瀕臨破產,在“上項目找死,不上項目等死”的困境下,企業幸運地得到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鼎力支持,高速線材項目讓企業走出破產泥潭。涅槃重生后的中天鋼鐵積極響應國家產業發展號召,從產業轉型升級到次貸危機,從一輪輪宏觀調控到供給側改革再到長江大保護、鋼鐵產業沿江向沿海轉移……在過去20年里,中天鋼鐵踩準了每一次節拍,緊跟政策步伐,踏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從當初產量不到6萬噸鋼,產銷不足10億元,成長為年產鋼能力達到1300萬噸、營業收入超1400億元、業務涵蓋多元板塊的國家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
“堅守主業,依法經營就是對國家最好的回應。”董才平在中天鋼鐵成立之初就立下了“為國家多貢獻,對社會多回報,讓員工增收入”的發展規劃,20年來,中天鋼鐵依法納稅,誠信經營,累計納稅超205億元,員工平均年收入從不足7000元到超10萬元,更是多次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發展典范企業”“誠信示范經營認證企業”“中國質量誠信企業”“社會責任優秀企業”等稱號,企業信用等級獲評最高AAA級。
從捐款重建奔牛千禧橋到捐款百萬元胃鏡檢測設備給奔牛人民醫院,從中天實驗學校到中天鋼鐵女排,從汶川地震賑災到青海玉樹地震賑災,從西藏日喀則市到貴州從江縣、江蘇泗陽大同村扶貧,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中天人的大愛善舉。
有國才有家,熱愛祖國,胸懷使命,肩扛責任,這是董才平的信條,也是中天鋼鐵始終不變的格局。
傳承:培育新時期“張謇式”企業家
“‘十四五’期間,老一輩董事局成員的任務就是掌好舵,交好班,把劃槳的重任放給年輕一代,讓他們接好班,用新思維、新技術、新方法引領中天未來20年的新發展。”董才平說,中央去年提出的“張謇式”企業家精神非常好,與中天鋼鐵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思路一脈相承。
34歲的江蘇省人大代表、副總裁董力源, 2007年英國留學歸來后,從企業一名基層技術員干起,歷經工程、營銷、物流、生產等多崗位鍛煉,如今,他正在江海之濱指揮著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的籌建。
“新一代中天人必須有‘敢為天下先’的實干精神,這既是張謇精神的精髓,更是對老一輩中天人20年來進取開拓、勇往直前精神的傳承。”董力源說,有多大胸懷就有多大的舞臺,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的事業。面對規模宏大、任務繁重、要求甚高的工程,他和一群90后、95后的新中天人吃住在現場,日曬雨淋,只爭朝夕,掛圖作戰,就是要打造一座有規模、有品牌、有內涵、有溫度、有核心競爭力的受人尊敬的世界級工廠。
“這是中天事業的傳承,更是中天精神的傳承。”董力源說。
文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團結可以戰勝一切是中天鋼鐵的企業精神。董才平常說:進了中天門,就是中天人。一家人就要團結,心往一處使,勁往一處用,既要團結支持的人,更要團結反對的人,化消極為積極。
董才平對于團結的理解和對人才的重視,不僅停留在“簡單粗暴”的加薪,更體現在無微不至的呵護和培養。生活上,從免費發放生日蛋糕到組織集體婚禮,安排家屬工作,分配住房,到投入巨資修建集體宿舍、人才公寓、員工活動中心、大禮堂,再到組織體檢、旅游、相親交友、開展職工子女夏令營,幾乎“包辦了”員工的整個生活。
在中天內部,“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無德有才限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是20年始終不變的用人觀,既有“公開競聘”的賽馬選人機制,更有人才強企計劃。從2008年起,中天每年從全國重點冶金院校招聘300名精英,這一計劃一做就是十二年。2021年,企業更是投入3億元,以百萬年薪待遇誠聘100名碩博士,短短16天,就吸引了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149人報名。
“我們就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廣發英雄帖,廣招天下好漢,聚攏到一起干事業,實現人生夢想。”董才平望著如今已停滿足球場的員工汽車,充滿了自豪,“未來的中天鋼鐵,一定會讓每一位員工因中天而驕傲,充滿歸屬感、成就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