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全球性挑戰,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和氣候雄心峰會上,向國際社會作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不僅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更展現了中國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長遠遵循。
鋼鐵行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全球工業化進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碳減排是鋼鐵工業應對氣候變化最重要的舉措,也是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未來,將對鋼鐵行業產生深遠影響,重塑行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格局。2021年2月9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鋼鐵擔當,開啟低碳新征程 ——推進鋼鐵行業低碳行動倡議書》,鋼鐵行業將面臨從碳排放強度的“相對約束”到碳排放總量的“絕對約束”,要加快研究鋼鐵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材料制造和綜合服務商之一,始終秉持“人、鋼鐵、環境和諧共生”的理念,不斷強化國企責任擔當,堅定與國家戰略同向同行,以“為人類文明制造綠色鋼鐵”為己任,累計投入203億元實施了430余項節能環保項目,在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從建成“世界最清潔鋼廠”,到率先建設“全球首例氫能源開發和利用示范工程”,河鋼始終引領鋼鐵綠色制造發展方向,綜合競爭實力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快速增強,成為備受全球市場和行業尊重的企業,于勇董事長2019年10月擔任世界鋼鐵協會會長并于2020年10月獲選連任。
集團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始終高度關注并積極推動和引領綠色發展、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在國內率先探索和實踐綠色轉型。2020年,集團在張家口地區率先啟動建設全球首例富氫氣體直接還原示范工程,從分布式綠色能源利用、低成本制氫、氫氣直接還原、二氧化碳脫除等全流程和全過程進行創新研發,探索世界鋼鐵工業發展低碳、甚至零碳經濟的最佳途徑,打造“未來工廠”。
《行動計劃》明確了實施集團低碳綠色發展的實現路徑、技術方案。一是優化產業布局和流程結構變革,推進全流程碳減排。集團將依托去產能、區位調整、轉型升級等重點項目建設及科技創新,加強長流程能效提升與能耗監控,優化用能效率,推動長流程向短流程變革,建設廢鋼資源化再利用中心,提高廢鋼比,以綠色化、智能化和品牌化實現全流程工藝的碳減排。二是優化用能并構建多元能源結構體系,加快低碳轉型。按照開源、降耗、節能、增效的原則,通過應用降低高爐燃料比、提高球團礦比例、大比例“廢鋼+直還鐵”煉鋼、節能型煉鋼技術、燒結煙氣選擇性循環技術、高爐渣余熱回收、高爐噴吹氫氣等技術,深入推進能源利用高效化;進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發展熱泵、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持續加大綠色電力的消耗占比。三是開展全生命周期評價,助力鋼鐵材料性能和壽命提升。集團將健全產品全生命周期技術研發、評價和服務體系,建設以產品為核心的上下游生態圈。通過開發具有高性能、輕量化、長壽命、近終型、可循環等綠色低碳產品,開展產品生態設計和低碳生產,為下游用戶提供綠色低碳鋼鐵產品和碳足跡核算鋼鐵材料數據,從產業鏈共贏降低碳排放。四是打造低碳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協同降碳。著重加強對超低排放、固廢危廢等方面的管控,加快固廢減量和循環利用,建設全流程綠色物流體系,大力發展電力重卡及氫燃料重卡運營體系。五是科技創新助推低碳技術的研發示范與應用。“十四五”期間,集團將全力打造全球氫能還原與利用技術研發中心,引領世界低碳冶金革命。全球首例120萬噸直接還原工廠項目,較傳統的“高爐-轉爐”流程比較,排放的二氧化碳將減少40-60%。計劃在2030年前在二氧化碳的低成本捕集、高值化利用、大規模封存等方面取得關鍵性突破,并建成CCUS的示范應用。六是倡導全員低碳化生產生活。制定減排宣言,在全體員工中強化減碳意識,倡導低碳化生活,嚴格踐行并倡導綠色出行和生活,以自身行動支持碳減排目標。
為保障目標的順利實現,集團建立健全了體制機制并制定了保障措施。一是健全自主創新支撐體系。二是完善碳排放管理標準體系。三是健全碳金融交易制度。四是擴大跨行業交流合作。五是健全完善激勵機制。六是健全低碳綠色發展組織領導體系。七是組建低碳綠色發展專業研究機構。八是強化碳減排配套政策支持。九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十是加強低碳宣傳及全員碳減排意識。
集團地處京津冀地區,又是世界鋼鐵行業領軍企業之一,肩負著更多的歷史擔當和社會責任。集團將充分發揮“壓艙石”和“頂梁柱”作用,自覺擔當歷史使命,明確責任、主動作為,進一步深化“綠色制造、綠色產業、綠色產品、綠色采購、綠色物流和綠色礦山”六位一體總體布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構建適應生態文明要求和制造強國戰略的鋼鐵企業綠色發展路徑,持續引領鋼鐵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貢獻河鋼方案,為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烙上“中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