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計劃,總部位于江蘇的攀華集團將利用三年時間,在菲律賓當地建設一座年產1000萬噸的綜合性鋼廠。這是攀華集團全球布局鋼鐵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也是其近年來最大手筆的海外投資。
鮮為人知的是,這項投資的境內實施主體注冊在重慶涪陵。一家總部位于沿海的鋼鐵企業,為何選擇從長江上游的重慶“出海”?
“一方面,重慶已成為攀華最大的生產制造基地,具備輸出建廠技術和人才的能力。”攀華集團西南區域總經理鄭隆敏說,最關鍵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又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的運營中心,在聯系東盟國家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據悉,菲律賓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攀華重慶熱軋項目的原材料(鋼坯)供應基地。去年10月,位于重慶涪陵的攀華450萬噸智能化熱軋項目竣工投產。
“菲律賓物流優勢明顯,這是攀華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力爭打造‘世界薄板之王’的慎重選擇。” 鄭隆敏說,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訂的背景下,更加看好重慶與東盟的合作前景。
東盟連續兩年成第一大貿易伙伴
位于重慶巴南的東盟商品集采城內,各類東南亞商品琳瑯滿目。
近年來,以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為目標的重慶大力推動開放通道建設,地緣相近、經濟增長快速的東盟地區成為重要方向。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等助力下,重慶與東盟之間已構建起密集的鐵、公、水、空立體交通網絡。
東盟商品集采城得以出現,正是歸功于以東盟地區為主要目的地的跨境公路班車。自開行以來,重慶跨境公路班車運行總數已超過5000班。
影響力更大的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除開行數量快速增長外,始發地也拓展至江津、涪陵、長壽等地,并實現與中歐班列的無縫銜接。數據顯示,僅2020年陸海新通道就與中歐班列(渝新歐)聯運超過4500標箱。
“事實上,東盟已連續兩年成為重慶第一大貿易伙伴。”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東盟國家在重慶進出口總額中占比超過18%,重慶承接的服務外包業務已覆蓋東盟10國。
隨著貿易往來的逐漸頻密,越來越多的東盟元素在重慶出現。
在重慶地標朝天門,由新加坡企業投資建設的來福士廣場成為山城新的“打卡地”;東南亞二手車平臺CARRO集團將金融保險科技研發中心落地在重慶;每年11月在重慶舉行的中新金融峰會,均有東盟10國央行副行長以上領導和國際金融機構高管參加,話題也多圍繞“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等……
與此同時,東盟也正成為重慶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除攀華菲律賓鋼鐵項目,重慶本土車企小康在印度尼西亞的汽車工廠已形成3款城市越野、1款超級微卡為格局的產品體系,下一步還將根據當地市場需求,推出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車型和技術。
當地學者分析稱,重慶要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東盟地區應當成為優先方向之一。“基于產業互補性等特點,重慶與東盟的合作仍有較大挖掘空間。”
重慶布局搶抓RCEP新機遇
3月下旬,重慶近千人以視頻形式參加了商務部組織的RCEP專題培訓。用與會人士的話說,為迎接RCEP生效實施,必須做好準備。
去年11月,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10國共同簽署RCEP。上個月22日,國家商務部對外表示,我國已完成RCEP的核準,成為率先批準協定的國家。所有成員國均表示將在年底前批準,推動協定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日前,為更好搶抓RCEP機遇,重慶市正式出臺《深化與東盟經貿合作行動計劃(2021-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提出擴大貿易規模、加強產業合作、暢通連接通道、拓寬合作領域、做優合作平臺等五大重點任務。
數據顯示,2020年重慶市外貿進出口額6513.4億元,其中與RCEP成員國進出口額2043億元,占比為31.4%。同期,重慶對RCEP成員國非金融類投資額為3857萬美元。
“我們分別對東盟十國的國別概況、產業結構、市場機遇、合作基礎等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針對性、可操作、差異化的國別合作思路。”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來說分別是深化與新加坡的合作,提升與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的合作,推進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文萊的合作。
“行動計劃”中明確,要深度融入RCEP建設,全面拓展和不斷深化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促進雙方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據了解,重慶下一步將具體采取開展擴大進出口專項行動、拓展貿易營銷網絡、建設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吸引重點產業領域企業來渝投資、鼓勵優勢產業企業走出去、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推進通道物流降本增效等系列舉措。
按照目標,重慶將力爭到2025年,與東盟貨物貿易總額超過200億美元,對東盟國家投資設立企業累計達到150家以上,實際利用東盟國家外資累計突破1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