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包鋼股份不僅資產總額增加了20倍,股權融資規模達459.35億元,總市值由71億元增長至900多億元,期間最高超千億元,為投資者創造利潤89.44億元,共進行現金分紅16次,累計金額35.34億元。
從2007年到2017年,通過定向增發對包鋼集團鋼鐵主業進行資產收購,使包鋼股份形成了集采礦、選礦、焦化、燒結、球團、煉鐵、煉鋼和軋鋼等“一體化”的完整鋼鐵產業鏈,形成“板、管、軌、線”四條精品線生產格局。擁有CSP、寬厚板、硅鋼、2250mm熱連軋及配套冷軋連退、鍍鋅等10余條國際先進水平的板材生產線,是中西部地區最大的板材生產基地;擁有國內先進的4條鋼管生產線,是我國品種規格最為齊全的無縫管生產基地之一;擁有世界先進的2條大型萬能軋機生產線和余熱淬火生產線,是世界裝備水平最高、能力最大的高速軌生產基地;擁有4條線棒材生產線,是我國西北地區高端線棒材生產基地。具備高檔汽車鋼、高檔家電鋼、高鋼級管線鋼、高強結構鋼等生產能力,填補了內蒙古和我國中西部地區空白。近年來,包鋼股份品牌價值再創新高,從2014年的32.66億元增加到2020年205.80億元,躋身中國品牌價值500強行列。
20年來,包鋼股份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融資平臺,實現了資本市場跨越式發展。實施了三次轉增股本,兩次送紅股,三次定向增發,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從1999年設立之初的9億股,發展成為截至目前已超過455億的超級大盤股,公司股本擴大了50倍。2013年至2017年,公司通過兩次非公開發行股份和兩次轉增股本,總股本擴大了8倍。通過發行公司債、中期票據等融資手段不斷擴張資本,募集資金472億元,實現了重大資產重組,使包鋼股份從傳統鋼鐵企業轉型為“鋼鐵+資源”型企業。
20年來,包鋼股份努力提升產量規模,從產鐵420.22萬噸、鋼420.98萬噸、商品坯材358.66萬噸到今天形成了1650萬噸以上鐵、鋼、材配套能力,總體裝備水平達到一流。產品廣泛應用于三峽工程、雄安新區建設、天眼望遠鏡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汽車結構板、車輪鋼、大梁鋼等進軍一汽、東風、北奔、陜汽等知名車企;家電鋼成功打入美的、長虹、TCL、海信等高端市場;包鋼股份生產的鋼軌,鋪就了國內三分之一的鐵路里程,為國家的鐵路建設做出了貢獻。近年來,包鋼股份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格局,鋼鐵產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量大幅度增加,產品遠銷63個國家和地區中,“一帶一路”國家近50個,在“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中刻下了“包鋼印記”。
建成國內硬件水平一流的技術中心,成立白云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完善稀土鋼研發體系,打造包鋼特色品牌。主持制定了《稀土鋼通用技術要求》《風力發電塔用稀土鋼板》《耐H_2S腐蝕用稀土油套管》等三項SSEA團體標準,填補了我國現行標準體系的空白。
站在新的起點上,包鋼股份將對標行業一流企業,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打好“稀土牌”和“資源牌”,實施“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檔升級,加快產品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手段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創新體系建設,做強做優做大鋼鐵產業,不斷開拓包鋼股份高質量發展的新境界。計劃到“十四五”末,鋼鐵產業板塊年銷售收入達到800億元,利潤總額達到40億元,人均粗鋼產量達到1500噸鋼/人·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