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徐權激動的是,采購中心煤焦采購一貫堅持在保供前提下努力降低采購成本。從2020年鐵水成本明顯下降,到如今高爐鐵水產量站上新平臺,再加上今年初煉焦總廠創下超產佳績,都與他們“依托協同平臺,助力資源替代”的采購策略密不可分。
感慨也頗多。去年6月起,馬鋼進口煤采購全面暫停。而一直以來,進口澳洲焦煤在馬鋼的年度使用量穩定在100萬噸左右,堪稱主力品種資源。“到哪去找替代煤?”煤焦采購總監劉紅坦言,“要做到質量不降低、數量充足且品質有保證,當時心里也沒底。”
高爐的“口糧”不能斷,必須迎難而上。回顧近一年的進口煤替代工作,劉紅說,“我們一方面依托戰略合作關系煤礦,加強技術交流,對現有資源進行優化和品質提升,另一方面不斷拓展新資源渠道,積極尋找國內外高性價比的替代煤種。”同時,他們依托寶武協同搭建平臺,從各基地系統內資源優選入手,不斷篩選、甄別、評價、送樣、檢驗,結合現場考察、評估并引進新資源試用。“我們從增加存量資源數量出發,協同制造部、煉焦總廠等開展配煤結構優化技術攻關。”采購中心燃料資源部徐超介紹,“我們還通過小焦爐實驗等對新資源進行調研,從成本優化角度出發,將新增資源篩選重點側重于低灰分、高強度特性,中高硫資源用于降本,既確保了高爐‘口糧’品質不變,又節約了成本。”
經過近一年時間,在對煤資源的品質特性、現貨供應、物流運輸及采購價格等綜合評估后,采購中心從近上百個“候選”品種煤中甄選出11個品種,并逐步實現了替代和穩定供應。更可喜的是,馬鋼自產焦炭三個系統灰分也較上年度分別降低了0.10%、0.16%和0.18%。
“我們將按照公司今年提出的‘自產焦炭灰分實現南區低于12.3%,北區低于12.2%’新目標,持續努力做好保供,以高性價比原則,不斷優化現有煤炭資源,全力支撐高爐穩產高產。”站在新起跑線上,采購中心燃料資源部經理王衛東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