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我有幸在現場聆聽總書記對民營企業的清晰定位,堅定了我心無旁鶩、踏踏實實、做好主業的決心。我這么多年堅守鋼鐵主業做對了,而不是像其他人賭賽道、賭風口,我就做鋼鐵,別人不愿意干我干。別人說京津冀環保壓力大,我說,我就在這兒干,我愿意去嘗試,就要看看在環保壓力大的情況下能不能做好。”
丁立國董事長在演講中指出了發展戰略的重要性,“我們的戰略是聚焦主業,很多人想法太多,但關鍵是要把想法很快變成行動。很多人都是在路上邊想邊干,最后只剩江湖,不見其人。”
“混改是雙向融合、雙向改革。我們接收渤鋼時有40多個局級干部,400多個處級干部,700多個科級干部。接收之后,我發現管理完全跟不上。過去開會,有的說一些數字,有的寫一堆材料、講一堆故事。我說,你來這兒干什么,是匯報你干了什么,還是讓大家都知道你沒干什么?我提出匯報工作要用數字講話,不要整那么多高雅、高大上的詞。煉鋼沒那么偉大,就是用數字講話,不要講那么多故事,那是浪費。”
丁立國董事長介紹了兩大集團“6185”的數字化戰略發展定位——“效率最高、成本最優、數據真實、風險可控、貼近需求、貼近員工”六大智能化發展愿景,細分智慧采購、智慧生產、智慧財務、智慧物流等十八個業務領域,按照“統一平臺、統一體系、統一管控、統一數據、統一標準”五個層面的統一,加速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工業互聯網發展,打造行業示范標桿。
“鋼鐵企業的生產環節是制造業當中比較復雜的,更需要數字化的賦能來解決很多人為達不到或人為能達到但效果不好的問題。我認為,無論國企還是民企,都需要考核,人都有惰性。如何實現約束,不犯錯誤,就要靠真實,真實的唯一做法就是要靠數字說話。”
“我們開展‘保三爭二拼第一’評比競賽,各家實體公司員工每天早起打開手機,焦、鐵、鋼生產多少?工序成本多少?如何應變?每天看誰排第一、誰排第二、誰排第三。我們半年輪一次崗,你老排在最后,正職變副職,副職就下課,就是要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
“理想不改、創新不止、事業向善、惟有奮斗,這是我去年提出的價值理念,我的理想不是‘多賺錢、賺多錢’,而是‘多煉鋼、煉好鋼’。借用少春兄引用的話作為結束語——‘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愿與各路企業英雄共創共贏,在一個更廣闊的企業市場,以一顆更包容開放的心,助力全球企業重構數字戰斗力。”
峰會期間,丁立國董事長還接受了《經濟日報》的采訪。
《經濟日報》:為什么會對數字化轉型建設這么重視,數字化轉型在企業的建設過程中到底發揮了一種什么樣的作用?
丁立國:正如剛才演講時提到的,我們有很多實實在在的案例,而不是空對空的。我經常講,不要把自己的想象當成工作,一定要把現場的需求、客戶的需求、企業發展的需求,當成工作的方向,要解決問題,不解決問題,光熱鬧,那是做秀。比如20年前上ERP就挺高級了,但過去有些企業上ERP,是做給領導看的,其實不用,為什么不用?是沒有基礎,無法采集數據,不想數據真實化,不敢把真實的數據錄入ERP系統。而我們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們的團隊是行業里最好的職業團隊之一,已經打造了環保、“一帶一路”、混改、黨建的標桿,下一步就是傾盡全力打造智慧標桿,只有繼續夯實這些標桿,我們才能實現“多煉鋼、煉好鋼”的理想,才能實現與我們一起奮斗的人都過上美好生活的目標,這也是總書記的要求。
《經濟日報》:我想了解一下未來有沒有向全球拓展的計劃?
丁立國:我們要做全球化企業,全球化企業不是簡單拿幾個產品賣到全球,而是全球有企業,有外國員工。當然我們還沒有像華為、金蝶那樣,海外收入占我們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你五年后再問我,海外的收入一定會達到50%。國家提出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偉大戰略,我們一定要踐行。我們在這個時代就要做時代最需要的人,所以說國際化是必由之路,像數字化一樣,國際化也是我們先知先覺去做的事情。
《經濟日報》:追問一個問題。我們知道鋼鐵是非常難掌控的一個行業,但是新天鋼混改后實現扭虧為盈。如果總結這背后的成功經驗,您覺得最關鍵的點是什么?做對了什么才有這樣好的結果。
丁立國:這是高級問題。其實做對了什么,我們首先是緊跟時代,沒有外部環境的支撐,不管是誰也很難成功。我們要感恩這個時代,時代是大背景。
第二是在時代變革的過程中,我們勇于理想不改,不斷去塑造新的自我。在我們29年的創業歷程中,堅持六大經營理念,把經營理念付諸實踐,用生命、用行動去體驗經典。今天看手機都是心靈雞湯的話,但是有多少人去認真踐行?少之又少,我們可以說是真正去踐行了。這樣的話我們相信時間、市場和我們自己都會被感動。具體的做法很多,歡迎你們走進德龍、走進新天鋼,切實感受一下新時代鋼鐵是怎么煉成的,無論什么時代、無論是蒼穹還是數字化,都離不開奮斗,人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