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該清單內除已進入工業行業調整退出目錄的產業外,還將增加此前已離開北京的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等,從源頭杜絕這些行業卷土重來的可能。首次發布的清單主要會以鋼鐵等工業行業為主,隨著首都功能定位的進一步嚴格、明晰,清單會及時更新。
自2010年起,北京針對本市的行業企業接連發布指導文件,讓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業逐步從京城市場中退出。2012年,市經信委曾在《關于印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污染工業行業調整、生產工藝和設備退出指導目錄(第一批)》中明確將石化化工、陶瓷等9個工業行業中的200個左右的項目規定為需要調整或退出的項目。而在此前調整的基礎上,去年市環保局、市經信委還進一步對調整退出目錄進行了完善,增加了與民眾日常生活關聯性較大的醫藥、紡織等新類別中的大量項目。
不過,隨著眾多行業項目不斷被篩出北京,政府在企業落地前的“入口”把關及制定相關“禁入”名單方面卻仍存空白。“調整退出目錄和不準入負面清單存在著完全不同的作用。”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表示,負面清單更針對那些已被清除但有可能打“擦邊球”換種形式重回市場的企業,這些企業注銷后要再重啟時肯定要經過環評、注冊等環節,這時負面清單就會產生作用。
對于即將發布的負面清單內容,王春林明確表示,將會與現有調整退出目錄相互銜接,細化到每個行業的具體類別。陳及也建議:“兩者在內容上應該具備高度的重合性,即只要進入調整退出目錄的就必須要增加到負面清單上,而且即使此前早已退出北京但并未在目錄中的‘三高’行業也要盡可能詳細地寫入負面清單。”具體而言,有業內人士建議,原則上應該包括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有色金屬冶煉、瀝青、防水卷材等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以及建設勞動密集型一般制造業項目。另外,陳及還提出,將來應逐步將第二產業除高精尖制造設計研發之外的其他行業盡可能地納入。
延伸閱讀
工業行業禁入退出由誰“做主”
在民眾看來,北京哪些行業存在“三高”問題禁止進入且必須退出北京既是一個環保課題,又是一個經濟課題。此前,工信部和市經信委都曾主導發布過淘汰部分工業行業指導目錄之類的政策文件,但近年來,由于工業領域中需要淘汰的行業大多污染現象愈發嚴重,調整退出、禁止進入以工業為主的部分產業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大量環保問題。
據悉,北京的工業行業是由市經信委負責,但本市與環境相關的各種事項又是市環保局的管轄范圍。調整退出工業行業,非主管經濟領域且接觸企業相對較少、行業了解相對不如市經信委深入的市環保局無法獨自完成;但另一方面,如何確定哪些行業污染嚴重需要被列入負面清單和調整退出,需要環保部提供充分的污染物排放檢測數據作為依據,故市經信委需要與市環保局合作,共同完成名單和目錄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