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I指數已連續下跌14天,4月11日以1002點收盤,創八個月以來最低水平,跌幅逾37%。今年年初至今,BDI指數表現為近30年歷史上最差。
這已經不是BDI指數第一次崩潰了。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今年1月初,BDI指數連跌9日,累計跌幅達25%。當時,該指數一季度表現已為10多年最差。而從去年圣誕節至今年1月初,BDI指數曾暴跌35%,跌幅創近30年最高。
素以航運市場晴雨表之稱的BDI指數從3月底開始一路下探至昨日低點1002,海岬型船日租金也從近3萬美元跌至1.1萬美元,巴拿馬型船日租金跌至6312美元。
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連跌14天再破30年最差紀錄
臺灣《聯合報》援引航商觀點稱,海岬型船租金走跌早在業界預期之中,原因在于中國大陸鋼廠現有鐵礦砂庫存已推高至上億噸,短期去庫存化速度慢,必須耐心等待一段時間。
步入4月之后,業界原本寄望南美谷物貨載需求釋放,取代貨源,可刺激船只租金走高。但實際狀況未如預期,關鍵南美谷物發貨出現延遲,導致上月有20多艘巴拿馬型船赴港口卸貨,運力出現供需失衡。
船商預計,南美谷物應會推遲在5月開始集中發貨,按照船時推算,4月中下旬貨物發運有望活躍。加上未來美國谷物將發貨,兩者重疊,預計第三季、第四季運力需求將大增,租金行情有望上行。
此外,遠期運價協議(FFA)價位近期已經開始回升,海岬型船第三季FFA已升至每日2.5萬美元。
更為深刻的原因在于航運業持續低迷。部分韓國航運公司甚至取消了訂購大型船舶的計劃。
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altic Dry Index)是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走勢的晴雨表,是目前世界上衡量國際海運情況的權威指數,是反映國際間貿易情況的領先指數。由于干散貨航運主要體現的是全球初級產品的需求,因此是經濟的領先指標,具有毛利高、價格波動大的特點。
BDI指數前身為BFI(Baltic Freight Index)國際航運指數,該指數于1985年開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