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有消息稱,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有望收購West Pilbara鐵礦石項目部分股權,該項目價值74億澳元。
對此,業(yè)內人士大多表示出了擔憂,“現在國內整個產能過剩的大格局并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貿然在海外開拓,說不定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
再次入手澳礦?
作為國內鋼鐵行業(yè)的巨頭,寶鋼從來不缺乏對市場敏銳的嗅覺。在政府層面多次鼓勵國內企業(yè)海外“買礦”之后,寶鋼似乎又走在了行業(yè)的前列。
4月9日,根據外媒報道,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有望收購West Pilbara鐵礦石項目部分股權,該項目價值74億澳元。報道還稱,“西澳州州長兼澳大利亞國家發(fā)展部部長Colin Barnett將在上海與寶鋼集團高層會面,雙方的首要議題是該處鐵礦石項目股權。”
記者隨后試圖向寶鋼集團求證該消息,但截止到發(fā)稿,并未獲得相關回復。不過有多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寶鋼希望參股澳洲鐵礦項目確有其事。
另一方面,寶鋼在2013年年報中也曾表態(tài),未來將加大海外資源開發(fā)尋源力度,力爭在海外資源投資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公司海外資源開發(fā)主要聚焦在澳洲、非洲等區(qū)域的礦石等主原料資源。”寶鋼股份總經理戴志浩在業(yè)績說明會上補充道。
據了解,此次寶鋼希望參與的West Pilbara鐵礦石項目為澳洲API公司一處鐵礦石項目,澳大利亞Aquila資源有限公司持有API一半股權,剩余股權由鐵礦石公司AMCI和韓國浦項制鐵分別持有。值得注意的是,寶鋼集團目前擁有Aquila公司19.8%的股權。
記者查閱資料后發(fā)現,Aquila是澳大利亞市值排名第四的綜合性礦業(yè)公司,經營業(yè)務有鐵礦石、煤炭和錳礦。其儲備足以實現3250萬噸鐵礦石和1140萬噸煤的年開采量,若達產,將能滿足2000萬噸鋼產量所需,接近寶鋼集團目前鋼產量的一半。
“寶鋼要參與澳洲鐵礦石項目,主要是為了進一步降低原料采購的成本,盡管從今年年報來看寶鋼的業(yè)績并不差,但是在當前大環(huán)境疲軟的情況下,控制原料成本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寶鋼的湛江項目也將于后年正式投產,這同樣也需要大量的鐵礦石儲備。”我的鋼鐵網分析師沈一冰告訴記者。
根據寶鋼股份發(fā)布的2013年年報顯示,去年實現營業(yè)收入1896.88億元,同比下降0.7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18億元,同比下降42.33%。
雖然其業(yè)績?yōu)閲鴥蠕撈笞顑?yōu),但截至3月31日,寶鋼股份股價為3.85元/股,較每股凈資產6.71元為“破凈”狀態(tài)。值得說明的是,其股價“破凈”格局已經持續(xù)近3年。“對于股價破凈原因,主要結論還是公司所在行業(yè)的背景,即在目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造成的。”戴志浩表示。
海外投資效果存疑
寶鋼的海外布局吸引了外界的諸多關注,但是市場上對此舉的效果仍然是說法不一。
“澳洲的這個鐵礦石項目會給寶鋼帶來一定的負擔。”一位長期從事鐵礦石行業(yè)研究的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API希望以合適的價格退出這處鐵礦石項目,浦項制鐵在2010年以近2億澳元入股API,如今公司本身負債沉重,因此也希望清理非核心資產,他們很樂意將部分股權轉讓給寶鋼。”
而記者采訪的多位行業(yè)分析師也表示,盡管澳洲的鐵礦項目能為寶鋼帶來充足的原料供應,但是該項目本身嚴重的負債,將讓寶鋼背上不小的包袱,而且現在國內整個產能過剩的大格局并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貿然的海外開拓,說不定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
單從現有的海外權益礦角度來看,當前的現狀同樣不容樂觀。據業(yè)內人士估算,目前澳礦的成本每噸在30到40美元,如果成本噸價為50到60美元,仍然有利可圖。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我國境外投資的鐵精礦離岸成本為每噸80美元,到岸成本每噸在90美元以上。
中信泰富此前在西澳的投資項目也說明了這一問題,其成本價格已經達到每噸100美元,再加上運輸費用和澳元波動,運回來也毫無成本優(yōu)勢,虧不虧都要開采,非常尷尬。
實際上,即使從國家層面上來說,寶鋼的行為也和此前國家倡導的海外開拓方式不太一致。據了解,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chuàng)日前對外表示,中國可能會從自己擁有的非洲項目進口更多鐵礦石,而不是進口更多的巴西和澳大利亞傳統供應商的鐵礦石。另一方面,徐樂江也曾經在2012年底時表示,“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已經接近七成,全球鐵礦石供需結構可能在2014年逆轉,或許會使國內的鐵礦石需求方在談判桌上有更多的‘籌碼’。”
但進入2014年之后,寶鋼集團卻主動接洽全球大型鐵礦石股權,其中的緣由也讓諸多業(yè)內人士摸不著頭腦。
盡管鋼企在海外“找礦”充滿風險,而鋼鐵行業(yè)又是全球市場上貿易壁壘最為嚴苛的行業(yè),但是實際上,諸多有實力的鋼企已經逐步啟動自己新一輪的布局。
今年2月,武鋼利比里亞邦礦(以下簡稱“邦礦”)首船5萬噸鐵精礦正式起航離港運回武鋼。據悉,這一礦業(yè)項目投產以來已生產鐵精礦12.5萬噸。
據武鋼相關負責人介紹,邦礦是武鋼主導開發(fā)的第一座海外礦山,去年7月底投產后,該項目生產逐步穩(wěn)定,產量、質量穩(wěn)步提升,生產經營走上正軌。武鋼中非(香港)礦業(yè)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曾公開表示,邦礦預計2014年四季度正式達產到100萬噸。
除此之外,武鋼在利比里亞、加拿大、巴西等國家擁有多個鐵礦石項目,掌控鐵礦石權益400多億噸,是全球鋼鐵制造商中礦石資源的最大擁有者。
“大型鋼企依靠在海外的投資,獲取了穩(wěn)定的大量的鐵礦石資源,而中小鋼企因為規(guī)模小、流動資金不足,很難從中獲益,因此國內的礦山海外布局還是需要謹慎。”一位業(yè)內人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