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7月份,英國汽車產量驟降至5.3萬輛,為1956年以來最低水平。應當指出的是,去年的疫情并沒有導致這種崩跌。與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7月的產量下降37%。
報道稱,通常在7月份,購買工業用芯片的廠商從訂貨到收貨的時間間隔為20周。盡管今年6月份已經創下時間間隔大幅延長的紀錄,但7月份的情況仍在惡化。芯片行業多數企業預測,至少在本季度結束前,這一時間間隔將繼續維持在最高水平。
報道指出,總體來說,汽車制造商比其他廠商蒙受的損失更大。原因何在?首先,計算機設備制造商通常受到芯片供應商的特別照顧。由于它們訂貨量大,芯片供應商會首先完成它們的訂單。在疫情期間,芯片供應商準確預見了計算機、路由器、智能手機、游戲機等產品的需求增長,把主要產能轉向生產用于這些行業的芯片。與之相反,沒有人猜到汽車行業在遭受重創后會很快復蘇。此外,甚至在疫情暴發前,汽車市場似乎還相當疲軟,需求的爆炸性增長是始料未及的。因此,現在就連主要汽車制造商在購買半導體時也面臨短缺問題。
但不管怎么說,世界各地的汽車價格都在繼續上漲。比如在美國,7月底一輛新車的平均價格為4.1萬美元,同比上漲17%(約6000美元)。二手車價格漲幅更大,達到21%。沒有理由認為這種“汽車通脹”將在年底前得到遏制。即使芯片短缺問題突然得到解決,被壓抑的需求也會在一段時間內影響市場。
這一切將何時結束?法國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讓-馬克·謝里預測,危機要到2023年初才會消除。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特·格爾辛格估計,芯片短缺問題可能還會持續兩年。或許,“幫助”不會來自供給側,而會來自需求側:價格的迅速上漲將迫使消費者放棄購買,從而導致有支付能力的總需求下降。之后,半導體廠商將逐步恢復對市場的控制。不管怎樣,在可預見的未來,半數以上行業的這種關鍵零部件短缺將繼續對全球通脹構成壓力,進而給全球經濟帶來由此衍生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