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期貨主力1409合約自3月12日創下上市以來低點后,經過兩周的整理,鐵礦石市場出現大幅反彈。截至4月14日,鐵礦石期貨主力1409合約一度反彈達13.5%,同時,新加坡鐵礦石掉期市場、船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也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揚。
從發貨量方面來看,3月中旬北方六大港口鐵礦石到港量出現明顯下滑,降幅達242萬噸;而從國外主要港口發貨數據來看,盡管2月底到3月初期間,澳洲(運輸到中國大約需3周)平均單周發貨量仍保持在900萬噸以上,但2月初巴西(運輸到中國大約需6周)平均單周發貨量降低至400萬噸左右,降幅為200萬噸。從鋼廠補庫方面來看,過去的一個月中,隨著鋼材需求的轉好使得鋼企鋼材庫存得到部分消化,資金壓力也得到一定緩解,鋼廠也在礦石市場進行了少量補庫,進口礦庫存可用天數增加4天。國外發貨量和國內到港口的下滑,以及鋼廠小規模補庫,共同導致了三月下旬到四月初兩周鐵礦石港口庫存出現下滑,為期貨價格的上行提供支持。不過隨著礦價反彈至120美元/噸附近,企業采購再度變得謹慎,近期國內41港進口鐵礦石庫存增加至11165萬噸,港口庫存又回升,對礦價的壓力仍未紓解。
在前一輪鐵礦石期現貨價格雙回落的過程中,期貨價格率先達到階段性低點,隨后現貨價格保持補跌,日照港主流礦報價一度跌至710元/噸(以PB粉濕基含稅車板價為例),這極大挫傷了市場采購的積極性,也打擊了現貨消費的預期。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發現盡管主流現貨報價偏低,但實際上這個價位供應量卻非常有限,想要拿到更多主流礦需要通過抬高買入價來實現,于是鐵礦石市場出現了期現貨價格超跌之后的糾偏行為,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期現貨價格的共同上漲。在此階段,由于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效應、杠桿效應以及投機資金的參與,其上漲幅度遠超過現貨市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上漲到目前為止仍然是對價格超跌的修正,以及對鋼材下游需求改善的反應。隨著鐵礦石價格的不斷上揚,現貨價格逐漸進入115-120美元區域,比較接近大量港口主流現貨礦成本價,現貨市場遭遇到較為明顯的供給壓力,期貨價格也將同樣承壓。
當前鋼材庫存連續六周下降,鋼材現貨價格也連續轉穩,重點鋼企鋼材庫存也出現明顯下降,這表明從整體成品庫存的角度來看,鋼材庫存壓力繼續釋放,也驗證了鋼材需求的確出現了改善。不過,隨著鋼材期現貨價格上行遇阻,市場對鋼材需求能否繼續轉好仍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