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介紹,2020年9月份,北京、湖南、安徽3個自貿試驗區和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設立運行。一年來,各自貿試驗區扎實推進總體方案及擴區方案的試點任務,立足區位特色優勢,不斷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主要有四方面亮點,一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各顯其能,二是科技創新助推新發展動能持續發力,三是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有序推進。四是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發布會上,北京、湖南、安徽和浙江自貿辦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一年來各自貿試驗區在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特色化制度創新等方面的建設成果。
具體來看,北京加快推進建設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貿試驗區,一年來,累計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74家,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7.8億美元,以千分之七的面積貢獻了全市近三成的外資企業增量。
湖南自貿試驗區積極打造國際先進制造業集群,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一是聚力8個行業,打造產業集群矩陣;二是圍繞20條產業鏈,培育集群發展主體;三是突破“卡脖子”技術,搶占價值鏈高端;四是對接“一帶一路”,提升產業外向度。
安徽自貿試驗區著力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對外開放的“排頭兵”作用逐步彰顯。率先開展長三角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試點;率先實現內河港口集裝箱區塊鏈提貨單模式。此外,著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鏈接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的“重要樞紐”作用初步彰顯。
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區一年來,開放型經濟動能強勁,為穩外貿穩外資做出突出貢獻。今年上半年,浙江自貿試驗區新增市場主體近2.5萬家;實現進出口3758億元,實際使用外資12.1億美元;以1/400的面積貢獻了全省8.6%的新增市場主體、19.6%的外貿和11.4%的外資。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4個自貿試驗區未來還可以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制造業轉型發展、大宗商品交易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創新,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同時,要注意結合區域特色、加強差異化制度創新,推動區域產業的發展,讓企業更有獲得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這4個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定位來看,湖南自貿試驗區可瞄準智能制造,開展科技創新和國際合作,進一步強鏈補鏈,培育專精特新冠軍企業。浙江自貿試驗區在油氣全產業鏈和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復制、可推廣經驗,今后在油氣產業市場化交易、儲備體系改革以及數據資產應用管理等方面,有較大創新空間。
劉向東建議,下一步各自貿試驗區改革探索仍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注意統籌創新與監管、開放試驗與風險測試、局部特殊性與普適性的關系,切實營造廣闊的增量空間。
陳洪表示,商務部將在提升開放水平、推進制度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等方面持續發力,促進國內國際市場相通、產業相融、創新相促、規則相聯,努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自由貿易園區,發揮好改革開放排頭兵的示范引領作用,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