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鋼鐵行業原材料保障
現狀及發展趨勢
鐵礦:供需方面,近年中國鐵礦石供應整體呈“外增內減”態勢,但2021年開始逐步向“外減內增”趨勢發展。今年1-10月,中國鐵礦需求同比減少;國產礦產量同比增加;進口礦“價增量減”,進口鐵礦價格達到最高點230.59美元/噸后,隨著中國需求減少而逐步回落,現已回落至100美元/噸以下;港口庫存小幅回升;鐵礦供需基本平衡,對外依存度75.8%。目前中國鐵礦資源保障能力仍不足,國內礦產量占總需求的比重低(不足20%),權益礦占進口礦比重低(不足10%),定價話語權弱。未來,中國國內鐵礦供需格局將發生一定程度變化,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鐵礦石需求逐步下降,但高品位鐵礦石需求呈現結構性增加;二是鐵礦石供應“外增內減”趨勢逐步扭轉;三是鐵礦石價格將波動下行并維持在合理區間;四是廢鋼替代鐵礦石趨勢日益顯現。
廢鋼:供需方面,近年隨著中國鋼鐵積蓄量的不斷累積,廢鋼資源供應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中國廢鋼市場可統計的廢鋼供應量約為2.6億噸;2021年,受鋼鐵行業需求旺盛、能耗雙控、雙碳目標等因素影響,中國廢鋼消費量持續攀升。2021年初,《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提高了國際高品質再生鋼鐵原料的有效利用,廢鋼資源進口量較去年大幅提升;隨著中國鋼鐵企業廢鋼利用水平提升、廢鋼價格逐步回歸合理區間以及國家稅務總局對騙取廢鋼出口退稅嚴格監管,廢鋼資源出口量在低位徘徊。未來,隨著中國社會鋼鐵積蓄量持續快速增長,廢鋼資源產出量將進一步增加,疊加再生鋼鐵原料進口放開,預計2025年中國廢鋼資源供應總量將達3.4億噸。
總體來看,現階段中國原材料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于鐵礦、錳礦、鉻礦、鎳礦,資源及優質資源缺乏,礦石品質較差;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高(超過80%);進口來源高度集中;權益礦建設進度緩慢。對于煉焦煤、廢鋼,優質資源有限,產業集中度低,且存在無序競爭(廢鋼)。
2
雙碳目標引領中國鋼鐵
原材料供應保障體系建設
中國提出的“3060”雙碳重大決策部署,是黨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重要戰略決策,是對生產、消費、技術、經濟、能源體系的歷史性革命。當前,中國正在積極構建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在中國工業領域,火電、化工、冶金是重點耗能產業,采礦業能源消費占比6.1%。對于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電力消耗產生的碳排放是主要碳排放源,其次是煤炭和焦炭;而且,電力消耗的碳排放占比逐漸增大,煤炭和焦炭消耗的碳排放占比逐漸減小,這說明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的電氣化水平在逐漸提高。
在中國雙碳目標下,原材料行業發展面臨新的要求。中國礦業碳減排路徑可重點考慮六個方面:一是推動綠色布局;二是節能及提升能效;三是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四是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五是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六是強化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支撐。
具體從中國鋼鐵行業原材料供應保障分析,以長期、高效、穩定、多元為目標高質量建設原料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應正確處理發展和減排、發展和保護、整體和局部、短期和長期、內部和外部“五大”關系。在供給側,應形成國內國外雙循環原材料保障格局,建立多維度、多元化的資源保障渠道。在需求側,應進一步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加大工藝和技術創新,減少傳統原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