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鋼鐵工業“十四五”發展新格局。《指導意見》提出綠色低碳發展的基本原則、量化目標和具體任務,將有效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一、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原則,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
“十四五”期間,綠色低碳將貫穿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整個過程。《指導意見》將“堅持綠色低碳”作為基本原則之一,與“堅持創新發展”“堅持總量控制”和“堅持統籌協調”三個原則實現有效銜接,共同助力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實現。
(一)堅持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驅動
《指導意見》指出,突出創新驅動引領,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強化綠色低碳等工藝技術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隨著能效水平持續提升,未來我國鋼鐵行業噸鋼綜合能耗還將進一步下降,但由此帶來的能耗強度下降空間已十分有限。鋼鐵行業必須依靠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技術革新、產業協同等方式統籌協調降碳減排。當前,一些鋼鐵企業已經著手開展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盡管還沒有取得革命性成果,但一定會成為未來十年鋼鐵行業研究的熱點,將會吸引更多的研究機構、科研院所、企業、設備制造商和建設單位等進行相關技術開發研究,是鋼鐵工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一環。
(二)堅持總量控制: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前提
《指導意見》明確,嚴禁新增鋼鐵產能,鼓勵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將從總量控制、優勢互補、聚集合力等方面促進低碳綠色發展。
僅依靠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強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碳排放總量問題。現階段只有在總量控制前提下,實施強度控制才更具有實際意義。短期看,低碳新技術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高產量基數和高長流程比例決定我國鋼鐵行業能源消費總量將較長時間處于高位。如果鋼鐵產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將進一步增加綠色低碳工作開展難度,因此,“十四五”期間,鋼鐵產能產量雙控、能耗雙控和碳雙控將貫穿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主線,是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前提。
(三)堅持統籌協調:綠色低碳發展的必要環節
《指導意見》指出,堅持總量調控和科技創新降碳相結合,堅持源頭治理、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結合,全面推進超低排放改造,統籌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鋼鐵行業在推進綠色低碳過程中,應充分統籌考慮與供給保障、資源安全和行業發展的協調配合,遵循鋼鐵工業發展規律,注重節能降碳減污的協同推進。在考慮自身節能降耗、清潔生產、污染物減排的基礎上,還要超越行業本身,從全產業鏈角度,以降碳為出發點,結合超低排放改造,研發協同治理技術,推動工藝革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和綠色低碳轉型,這是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不可逾越的環節。
二、明確綠色低碳目標任務,構建高質量發展框架
《指導意見》提出推動低碳技術突破、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構建循環利用體系、持續推動能效提升、加強資源多元供給和加快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細化目標和任務,將有序推進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進程,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
(一)推動低碳技術突破: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
《指導意見》提出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的目標。強調要推動氫冶金、低碳冶金等助力綠色低碳的工藝技術取得突破進展。同時提出,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要達到80%左右,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智能工廠達到30家以上,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將重點圍繞低碳冶金、薄帶鑄軋、高效軋制、基于大數據的流程管控、節能環保等關鍵共性技術,以及先進電爐等通用專用裝備和零部件,加大創新資源投入;支持建立低碳冶金創新聯盟,制定氫冶金行動方案,加快推進低碳冶煉技術研發應用,共同助力突破低碳技術“痛點”和“堵點”。
(二)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綠色低碳發展的核心路徑
《指導意見》提出,產業集聚化水平明顯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工藝結構明顯優化和布局結構更趨合理的目標,強調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要提升至15%以上。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現階段全廢鋼電爐工藝相較于其他工藝流程在綠色低碳方面具有絕對優勢。電爐鋼比例提升將帶動流程結構、用能結構和資源結構同步調整,三線共引共同推動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雙降,是“十四五”期間我國鋼鐵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核心路徑。
(三)構建循環利用體系: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
《指導意見》提出,要構建產業間耦合發展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積極推進鋼鐵與建材、電力、化工、有色等產業耦合發展;提高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大力推進企業綜合廢水、城市生活污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健全廢鋼回收加工體系,確保鋼鐵工業利用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以上。
通過構建多層次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體系,進一步強化全生命周期和循環經濟的綠色發展理念;通過提高廢鋼資源量和循環利用水平,大幅改善鐵素資源保障能力,為流程結構調整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通過鋼鐵與其他產業耦合發展,實現能源資源梯級利用和產業循環銜接,協同降碳,推動我國鋼鐵工業綠色低碳發展邁上新臺階。
(四)持續推動能效提升:綠色低碳發展的工作基礎
《指導意見》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0%以上,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10%以上。
在實施過程中,將通過開展節能診斷、能效評估、全面推動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進清潔運輸、完善有利于差別化電價政策等,引領行業和產業間協同綠色轉型升級,持續提升節能降碳潛力,不斷夯實鋼鐵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工作基礎。
(五)加快標準體系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的基本遵循
《指導意見》從滿足市場和創新角度出發,提出加強標準技術體系建設和實施高質量標準引領行動。
在綠色低碳方面,分別從產品設計、冶煉過程和下游消費等方面提出標準體系的建設目標,即建立健全鋼鐵綠色設計產品評價體系、加快完善電爐煉鋼相關標準體系和優化鋼結構建筑標準體系。隨著綠色低碳相關標準體系建設和逐步完善,綠色低碳發展將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三、推進綠色低碳重點工作,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當前,我國鋼鐵工業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現代化鋼鐵工業體系,實現從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發展的重大階段性轉變。如何繪制好綠色低碳發展底色,突破綠色低碳貿易壁壘,曬出高質量發展藍圖,事關鋼鐵企業參與全球綠色低碳競爭的發展空間,應給予高度重視并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完善低碳規劃:綠色低碳發展的頂層設計
編制低碳發展規劃是地方、行業、企業科學、合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條件,是企業在雙碳背景下贏得先機的重要一環,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當前,部分企業完成或正在編制綠色低碳發展規劃,重點工作將轉向逐步完善和落實規劃內容;其他企業可以充分總結和借鑒前者經驗,立足實際,有序開啟綠色低碳發展規劃相關工作。
(二)參與綠色低碳標準:綠色低碳發展的行動綱領
標準是行業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綠色低碳發展更需要標準的引領、規范和指導。鋼鐵企業要積極參與建立綠色低碳發展標準體系,研制低碳冶金、氫冶金、電爐煉鋼、綠色鋼材、核算核查、技術裝備、監測評估、管理服務等碳排放相關標準,在綠色低碳發展中占據主動。
(三)開展碳資產評估:綠色低碳發展的金融杠桿
有序開展碳資產評估、管理與運營工作,讓“碳”從壓力轉變為活力。摸清一個底數,預測一個潛力,打好一個基礎,盤好一個布局,運作一個模式,使其成為獲得碳配額的路徑、撬動碳金融的杠桿、盤活資金鏈的砝碼、對沖碳成本的工具。
(四)深入推進能效提升:綠色低碳發展的內生動力
能源消耗是影響鋼鐵行業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能效提升為節能降碳做出了積極貢獻,未來還將持續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做好能源審計和監察、節能診斷和規劃、能效評估和提升、能源結構優化和調整是“十四五”時期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重要工作基礎,也是企業應對綠色低碳挑戰的內生動力。
(五)開展碳足跡認證:綠色低碳發展的外生動力
鋼鐵產品碳足跡認證是一種對鋼材產品“生態”和“綠色”屬性的合格評定活動,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最終目的。在雙碳背景下,“碳足跡”的國際關注度日益提升,開展鋼鐵碳足跡認證是企業提升品牌形象、承擔社會責任和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