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金融體系加大了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日前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12.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77萬億元。與此同時,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8.3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636億元,也是統計上的高點。
“一方面,金融體系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信貸擴張靠前發力,信貸投放節奏加快。另一方面,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改革紅利持續釋放,貸款利率穩中有降,推動了貸款規模的增加。3月份,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利率為4.37%,比上年12月低8個基點。”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表示,預計未來信貸投放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支持經濟增長。
展望未來,面對經濟新的下行壓力,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還將多箭齊發。
4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銀行增強信貸投放能力”。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指出,人民銀行將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支持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繼去年7月和12月降準之后,如今再次降準箭在弦上,向市場釋放了金融持續加大力度穩增長的明確信號。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原曉惠表示,在當前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的形勢下,部分企業經營仍面臨困難,降準有利于穩定市場主體信心、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對于銀行而言,降準有利于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從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4月15日是央行例行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時點。“一方面可用釋放的一部分資金置換到期的MLF;另一方面,在本月實施降準,也處于美聯儲再次加息和縮表之前的窗口期。”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判斷,如果降準在本周落地,本月降息的概率會相應降低,但銀行會持續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本月也可能通過壓降點差的方式降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