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多家車企上調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
與此同時,全國多地暴發的疫情也影響了車企的生產。
不確定因素增加,讓市場格外關注3月的銷售數據和未來走勢。
漲價前新訂單火爆
4月11日,乘聯會發布了3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和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情況。
數據顯示,3月全國乘用車零售達到157.9萬輛,同比下降10.5%;今年前3個月累計零售491.5萬輛,同比下降4.5%,總體走勢低于預期。
因為芯片供給恢復,3月的產銷較2月有所上升,但由于疫情蔓延,吉林、上海、山東、廣東等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各地分管措施的變化對物流效率造成一定影響,造成零售損失較大。
3月,我國乘用車總體產量達到182.3萬輛,同比下降了0.3%,環比增長22%。雖然因為疫情原因,特斯拉上海工廠、華晨寶馬沈陽大東工廠等多家汽車生產工廠暫停生產,造成一定的損失,但是因為合資芯片供給逐步完善,使得3月車市產銷增長相對較好。
具體到新能源車來看,新能源汽車3月批發銷售達到45.5萬輛,也是一季度單月最高,相較2月的31.7萬輛增長43.6%。今年前3個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達到119萬輛。
零售方面,3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44.5萬輛,同比、環比均好于歷年走勢。1-3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107萬輛,同比增長146.6%。
3月,近20家新能源車企宣布漲價。乘聯會表示,受漲價影響,漲價前訂單表現火爆。
零售滲透率方面,今年3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28.2%,較2021年3月10.6%的滲透率提升17.6個百分點。2021年滲透率為14.8%,其中去年12月該數值一度高達22.6%。
具體到各細分市場,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46%,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2%,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3%。
“萬輛俱樂部”擴容
3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展趨勢也更加突出,單月批發銷量過萬的有13家車企。
其中比亞迪的龍頭地位依然穩固,以單月10.43萬輛的銷售位居第一,占比新能源車總銷量的22.92%,拉開了與特斯拉3.8萬輛的差距。
特斯拉與通用五菱分別以6.58萬輛和5.12萬輛的銷售量緊隨其后。
奇瑞汽車和廣汽埃安3月銷量也超過2萬輛,長安汽車、小鵬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哪吒汽車、理想汽車、上汽乘用車和零跑汽車8家單月銷售超過1萬輛。
值得關注的是零跑汽車以10059輛的銷量擠進排行中,這也是零跑汽車首次月銷售過萬。
在新能源市場的一片“漲”聲中,乘聯會認為,今年電動車價格上漲相對理性,市場熱度不減,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兩次價格調整的影響暫不明顯。
作為常規意義上新車上市發布的黃金期,3月至4月的重磅新品上市對拉動市場人氣和廠商銷量促進巨大。由于全年最重要營銷活動的北京車展延期,今年的廠商新品上市節奏面臨全盤調整,不利于地方車展的開展效果,對4月的經銷商營銷傳播帶來一定損失,目前仍依賴流媒體保持客戶看車熱情。
因此,對于4月的市場走勢,乘聯會預判,受清明假期與五一假期的影響,4月全月工作日僅有21天,產銷增量潛力并不大,同時因為全國疫情的影響,產銷面臨不確定的狀態。上海市與吉林省各占全國生產的11%左右,且上海疫情目前發展情況不明,上海的部分企業生產已經是滿負荷運轉,所以4月核心地區的乘用車產銷勢必會受到較大影響,預計4月車市零售將大幅低于3月。
但另一方面,在目前環境下,自主駕車出行成為首選,同時受高油價影響,更多人將選擇購買新能源車。因此乘聯會認為,4月的新能源車還將保持較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