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2022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經常賬戶順差895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2.1%,繼續處于合理均衡區間;直接投資凈流入650億美元,保持在較高水平。
經常賬戶項下,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延續平穩增長趨勢,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為歷年同期最高值。王春英分析稱,貨物貿易出口8032億美元,同比增長16%,主要是全球經濟復蘇態勢下外需穩定,我國經濟韌性強,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為外貿增長提供堅實支撐;進口為6582億美元,同比增長15%,主要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內需逐步恢復及出口帶動等影響。
“從數據看,出口還是比較強勁的,打消了之前市場的擔憂情緒。”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資本和金融賬戶項下,直接投資也保持較高水平凈流入。王春英說,一季度,直接投資凈流入650億美元,主要是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1070億美元,創新高,反映在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堅持國內高水平開放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背景下,外資在華投資興業意愿較強。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420億美元,顯示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有序進行。
趙慶明表示,一方面我國有良好的產業結構和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國自身市場規模很大,因此我國對外資具備較強的持續的吸引力。他還說,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低層次的外資向外轉移是正常的,這也反映了我國產業升級的趨勢,但是我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從根本上不會削弱。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總體上看,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和直接投資等國際收支基礎性順差均保持了一定規模,部分項目創歷史同期新高,對于穩定跨境資金流動發揮了重要作用。
展望未來,王春英說,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有利于我國國際收支繼續保持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