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財力物力保障,保就業保民生防風險都需要發展作支撐。經濟不發展,一切無從談起。搶抓時間窗口穩增長,“要”在精準,“貴”在快速,“重”在落實。
日前,《國務院關于印發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發布,從財政、貨幣金融、穩投資促消費、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本民生等方面提出一攬子政策措施,釋放出穩增長的強烈信號。各部門迅速行動,6方面33條政策措施實施細則制定出臺取得積極進展。6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部署加快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穩住經濟大盤,關鍵是要穩住廣大市場主體。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規模龐大的市場主體不僅承載了數億人就業,也撐起了中國經濟大廈。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面臨較大困難,反映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賬款難收、融資難求、人流物流難暢通,還有不少甚至處于生存發展的重要關口。各地各部門要以更強緊迫感,加快實施穩經濟的宏觀政策特別是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的政策舉措,讓政策紅利成為穩定市場主體的“及時雨”,如果等苗枯旱透根了,再幫他們就來不及了。
要抓緊落實落細退稅減稅降費、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支持企業穩崗等政策,加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水電氣費、房租等支持,通過穩市場主體來穩就業保民生。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新增1400多億元留抵退稅,要在7月份基本退到位”“其他各項政策都要細化到可操作、能落地”。地方特別是基層離市場主體近,要結合實際拿出更多有針對性的助企紓困穩經濟舉措,形成促穩的合力。
搶抓時間窗口穩增長,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快速反應、精準防控、以快制快,為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全力推動已出臺的穩增長政策盡快落地見效,著力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密切跟蹤政策實施情況,確保政策受益主體不漏戶、不漏人地清晰了解和應享盡享,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