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媒最新消息,英國貿易大臣特里維廉宣稱,為了保護“公共利益”以及工作崗位,英國將會實行貿易保護措施,對進口自中國等其他國家國的鋼鐵關稅延長兩年期限,盡管這樣的做法可能會違背世貿組織(WTO)的國際法律義務。
考慮到近期中國商務部發布的終復審裁定公告,宣布對原產于英國和歐盟的碳鋼緊固件,繼續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的決定,很顯然英國延長對中國鋼鐵的關稅,必然包含報復和挑釁意味。
實際上英國打著保護“公共利益”的旗號,損害中國利益的行為,完全是不符合實際和邏輯的,因為其工作崗位減少也不是中國造成的,而是英國本身,因為正是英國政府與美國歐盟一道,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行為,加劇了其國內的通脹問題和失業潮。
不久前英國爆發30年來的最大罷工事件,但英國政府對這件事的處理方法卻讓人笑掉了大牙,首相約翰孫和交通大臣宣布強制運營商提供最低限度服務并允許雇傭臨時工人,一位議員甚至將罷工的原因歸咎于俄羅斯,稱“罷工的工人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朋友”。
這簡直是笑話,因為自始至終都沒有人逼迫西方國家援助烏克蘭制裁俄羅斯,是英國為了自身利益和討好美國才去援助烏克蘭和制裁俄羅斯,結果遭到通脹問題反噬引發國內危機,怪不到任何人頭上。
而國內出現如此影響重大的事情,其高官卻沒有給出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決策,反而還叫囂將繼續支持烏克蘭,并推脫自身責任,現在還想實施所謂的貿易保護措施,將問題轉嫁到中國頭上,由此足以看出來英國政府的無能。
但英國政府的做法并不讓人感到意外,其脫歐后徹底淪為美國的走狗,其必然會追隨美國遏制中國復興的腳步,不斷做出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比如之前宣稱要收購中國中廣核集團賽茲韋爾核電站項目20%的股份,就是為了項目背后的巨大利益。
那么現在英國實施所謂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本質上就是在針對中國加強其保護主義措施,試圖通過損害中國的海外利益,促進自身內部的經濟循環,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
要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如果經濟領域出現問題,那必然是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發展,英國也當然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會寧愿冒著違背國際貿易規則的風險也要制裁進口產品,來促進其經濟增長,以此來發展自身高層面的科技、軍事等建設。
早前英國參謀總長就宣稱要彌補在支援烏克蘭軍事方面支出的空虛,需要數年時間。這說明英國面臨的財政赤字確實比較大,加之軍事支援烏克蘭的支出是一個無底洞,這也正是英國政府不擇手段也要在扭轉經濟困局的原因。
況且約翰遜在G7會議上表示對華做生意要“吃飯砸鍋”,現在實施所謂的貿易保護或許就是邁出開端的一步,因為這對遭受到對俄制裁反噬的英國來說,既可以快速恢復其經濟穩定,還能實現對中國的打壓,但中國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不可低估,只會遭到反制。
不過就算英國的小算盤打得叮當響,也未必能夠取得預想的結果,且不說中國會為了保護自身利益而發起反制,更何況英國單方面的貿易保護措施違反了貿易規則,只會害人害己,終將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
英國若是真的想改變現在的經濟困局,當務之急就應該是停止煽動烏克蘭和俄羅斯繼續將戰爭再打下去,并敦促雙方盡快舉行和平談判并達成停火共識,而不是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從中國身上找“突破口”,試圖以此為其無能甩鍋卸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