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省汽車產業以超過20%的速度快速發展,近兩年更是進入產能快速釋放期,今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產值。另一方面,鋼鐵行業迫切需要化解過剩產能,調整結構。鋼鐵企業能不能搭上汽車快速發展的“順風車”,既消化一定才能,又優化了結構?
車企愿用本地鋼能省物流成本和結算時間
攀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虎帶來了汽車用鋼產品資料,以及西昌基地冷軋、熱軋板材即將投產的消息,“以前的冷軋板板寬只有1.1米,現在有1.85米了,應該更能滿足大家的需求。”
這讓省內不少汽車生產企業興奮。
成都客車廠肖萍介紹,此前公司一直選擇攀鋼產品,但是因為車型變化,攀鋼的板寬無法滿足需求,只能舍近求遠。“在同等質量同等價格下,當然更愿意用本地鋼。”成都王牌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可很直接。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輛汽車平均用鋼約五六噸,物流成本如果一噸節約150元,那車企可降低的運營成本數目不小。
回款周期和周轉時間同樣也是本地采購的重要吸引力。
四川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其鋼材料主要來自韓國浦項,但是采購周期長,貨款結算周期也長。“如果本地鋼材能夠滿足需求,可以商討的空間就大了。”
四川現代也將著力提高本土零部件采購比例,縮減進口零部件占比。
省經信委方面介紹,我省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是產品單一引起的結構性過剩和產品檔次低端化導致的周期性過剩,比如特種、異型或高端鋼材的產能是不足的。轉產汽車用鋼,恰恰是我省鋼鐵企業應該做出的選擇。“建筑用鋼已經疲軟,我們正在向汽車用鋼方面轉。”達州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瞄準的不是車用板材,而是汽車零部件用鋼。
融入車企供應鏈鋼企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四川現代汽車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金萬山提醒,大多數車企在車型設計之初就會與鋼鐵企業對接,功課必須提前做,否則難以進入采購體系。
內江金鴻曲軸有限公司負責人卻道出煩惱:鑄造件、鍛造件原料毛坯的年需求量有60萬噸,都在山西、湖北、重慶采購,本省沒合適的企業。內江是全國最大的曲軸生產基地,年產曲軸300多萬支,所有原料毛坯都從外地購進。
事實上,我省不乏這類生產企業。看來,供需信息不對稱。“各區縣應該先做基層統計,把用鋼型號、用鋼量等略做統計。”楊可提出建議,應該拉一張單子。
成都為提升汽車制造業的本土配套,就曾專門編制過零部件生產企業目錄。
汽車企業還為鋼企進入配套體系提供了另一個建議:瞄準車企個性化需求。
肖萍提出,下一步汽車的輕量化、經濟型、環保型要求更高,這一點,鋼鐵企業也可以提前謀劃,為車企需求提供有特點的個性服務。“汽車企業講求的是材料搭配和材料的利用率,聽說寶鋼的產品就針對客戶的工藝、要求單獨開發,這種系統服務才能更切合我們的需求。”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會代表提出,鋼鐵企業應該要立足于為車企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新能源汽車是一大熱點,要求車身進一步優化、減重,鋼鐵企業可以瞄準這塊市場進行研發。”肖萍提議。
不少汽車業內人士表示,整車生產企業的采購體系大多相對穩定,零配件企業要進入采購體系需要一定時間和過程,需要企業技術和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又要有較高的性價比。尚在起步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由于正在構建采購體系,這塊市場鋼企大可提前搶灘。
成都和瀘州被確定為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我省在電機、電控、電池、充電樁等關鍵環節和領域都有一定優勢。省經信委也在謀劃,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成鏈發展,搶占細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