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農提到,不銹鋼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近年來,我國自主研發的不銹鋼產品被廣泛應用在化工、汽車、航空航天、醫療等眾多領域,對于維護我國鋼鐵行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滿足制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不銹鋼行業發展呈現3個特點:
一是粗鋼產量不斷創出新高。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國和消費國。2021年,我國不銹鋼產量達3063.2萬噸,同比增長1.64%;不銹鋼表觀消費量達2610.1萬噸,同比增長1.92%。從產品結構上看,我國不銹鋼產品以300系為主,產量約占一半。
二是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目前,我國不銹鋼行業已逐步形成了以福建、廣東、廣西、山西、江蘇、山東和浙江等省份為主的若干重要產業集群,且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總體上呈現臨海臨港布局特征。近年來,頭部民營企業加快兼并步伐,國有企業積極推進重組布局。2021年前十名不銹鋼企業產量占比超過80%。
三是品牌影響力持續加大。多年來,我國不銹鋼行業秉承創新發展理念,真抓實干,形成了一批優秀的不銹鋼生產企業。這些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改造提升不銹鋼生產工藝和裝備,顯著提升了技術水平和品種質量,一批特色高端不銹鋼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我國不銹鋼產品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高。
他表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不銹鋼行業發展面臨著一些需要高度重視,并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隨著鋼鐵行業供求關系的改善,鋼材價格回升,企業效益好轉,有些地方出現盲目招商引資,不顧條件大上快上鋼鐵冶煉項目的沖動等現象,產能過剩風險仍然存在;一些不銹鋼企業綠色發展水平不高、資源環境約束比較突出;一些不銹鋼產業園區定位不清晰、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不銹鋼行業產品結構、工藝結構、技術結構轉型升級仍有較大空間,與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要求仍有差距,產品質量性能和穩定性還需進一步提升等。
他認為,實現不銹鋼行業高質量發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一以貫之地落實國發6號文件等文件精神和要求,一以貫之地堅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以貫之地深入推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提升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成果,統籌考慮粗鋼產能產量、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節能減排、碳達峰等相互影響,完善政策措施,促進不銹鋼行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此,他提到了五點建議:
一是嚴禁新增鋼鐵產能。近年來,嚴禁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新增鋼鐵冶煉產能、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過剩產能復產等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要持續鞏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成果,嚴禁新增產能,對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同時,不銹鋼企業一定要將嚴格遵守鋼鐵行業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等相關政策規定作為自覺行為,切實樹立底線意識紅線意識,不能有僥幸心理,不能打政策擦邊球,確保嚴禁新增鋼鐵產能的規定要求落實到位。
二是積極推進兼并重組。推進鋼鐵企業重組整合、資源優勢互補是鋼鐵行業結構優化的必然要求。不銹鋼行業兼并重組應遵循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布局,充分考慮區域不銹鋼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按照集約化、園區化、綠色化發展要求,持續優化不銹鋼產業整體布局。區域內不銹鋼產業發展要科學明晰產業定位,因地制宜,突出優勢,形成特色,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條配套。
三是加快綠色低碳智能化轉型。不銹鋼行業高質量發展要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上,要加快實現生產方式綠色變革。不銹鋼行業要加強節能降耗、污染物減排、碳減排技術工藝裝備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特鋼企業超低排放改造。
四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不銹鋼行業要注重拓展全球視野,重視產業鏈和供應鏈建設,積極投資開發上下游資源,豐富原料供給種類和質量,構建長期可靠的原料保障體系。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開發不銹鋼新原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產品,發展節鎳節鉻等優質不銹鋼產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五是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不銹鋼行業要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化經營和國際合作。在國際化進程中,不銹鋼企業要進一步樹立品牌意識,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注重打造提升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充分發揮品牌的價值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