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的第一個層面是來自市場的壓力。成本、市場、資金壓力,讓民營企業家們感覺到生存日益艱難。在行業的上升期會出現擴張式的重組,而在行業的低谷期會出現自救式的重組。正如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所說的:“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的窗口機遇期已經出現,一場鋼鐵企業的‘大洗牌’已經在所難免。”
在企業兼并重組的過程中,除了市場“無形之手”的推動,我們還需要研究另一個層面:政府在兼并重組中應該扮演什么角色?在曲鋼集團重組的過程中,我們至少看到了政府發揮的3個作用:
首先是產業政策的嚴格約束作用。約束政策的核心作用在于明確“法無禁止即可為”中禁止的內涵,給鋼鐵企業的市場競爭行為圈定“紅線”。《鋼鐵行業規范條件》、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環境保護指標的約束,讓不合法、不合規的鋼鐵企業失去在行業內生存的機會,這是一切市場競爭和兼并重組的基礎。
其次是優惠政策的鼓勵引導作用。優惠政策的核心作用在于使參與重組的各方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并非所有的優惠政策都會影響到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鼓勵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是市場配置資源的題中應有之義。曲靖市政府對重組后的曲鋼集團開出了難以拒絕的條件:資源配置、產品推介、銀行貸款、土地供應。正是這些優惠政策,讓民營企業家們的意愿變成了行動。從形成重組意愿到開展重組行為,這一步能否走出去,往往取決于政府在尊重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提出的引導性政策能否切中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最后是配套政策的協調服務作用。服務政策的核心作用在于,解決企業在兼并重組中面臨的靠自身能力無法解決的問題。從曲鋼重組的過程來看,如果沒有稅務部門對稅收豁免政策的落實,如果沒有政府在股東談判過程中的協調作用,如果沒有政府在更換證照過程中的配合,曲鋼集團的重組將步履維艱。這些問題單靠企業自身難以解決。出臺政策為企業解決兼并重組過程中的共性問題提供依據,是政府推進兼并重組義不容辭的責任。
約束、引導、服務,我們認為,這是政府在市場化兼并重組過程中的“分內之事”,其他由市場決定的事情則是“分外之事”。就曲鋼的重組來看,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壓力下,這些實力弱小的民營鋼鐵企業通過重組“自救”,避免了被淘汰出局的命運,除了當地政府的引導、扶持之外,同樣不能否認市場之手的作用。未來,曲鋼仍然面臨著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以及日益嚴格的政策約束力。他們能否繼續生存和發展,仍將取決于企業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提出了很多企業非常關心的問題,我們也呼吁各級政府部門加緊細化落實,切實為企業解決兼并重組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