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間,央行公布數據顯示,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47萬億元,同比多增8100億元;9月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53萬億元,同比多增6245億元,繼續顯著回升。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62.6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8個百分點。
9月新增社融3.53萬億
信貸有效需求顯著回升
新增信貸方面,9月人民幣貸款新增2.47萬億元,同比多增8108億元,環比多增1.22萬億元,同比、環比均明顯放量。
數據顯示,9月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53萬億元,同比多增6245億元,繼續顯著回升,達到近年來同期最高水平。月末社融存量340.65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增幅較上月提升0.1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9月貸款環比較大幅度多增符合信貸季末發力的季節性規律,但同比多增逾8000億,則與政策發力支持信貸需求回升有關。8月20日LPR報價下調,首批3000億元及新增3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金融工具接力快速落地等,都對信貸需求產生較強提振。
“從9月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在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并加快落地下,企業和居民部門信貸有效需求持續回升,寬信用進一步提速,信貸、社融和M2增速均保持在較高水平。”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表示,從部門結構看,9月企業貸款合計新增1.92萬億元,居民貸款合計新增6503億元,企業貸款與居民貸款占新增貸款的比重分別為75%和25%,企業貸款占比仍高,居民負債意愿雖有待繼續修復,但居民端貸款在延續改善。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也認為,9月新增信貸、社融、M2等各項數據均好于市場預期,反映出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信貸有效需求持續加速回升,貨幣供應合理充裕、平穩適度,并體現了實體經濟融資在數量上的回暖、結構上的優化、成本上的降低。
信貸成寬信用主抓手
經濟復蘇動能增強
專家表示,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等數據均好于預期,反映國內經濟復蘇動能在增強,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回暖。
王青指出,9月,在社融總量超預期的同時,社融結構繼續朝著政府債券融資占比下降、信貸占比上升的方向變動。這表明,在實體經濟信貸支持政策不斷加碼、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助力下,貸款已經接力政府債券成為推動寬信用的主引擎。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長強勁,反映出企業發展信心增強,融資需求明顯回暖。同時,住戶中長期貸款穩步增加,反映樓市銷售呈現出企穩復蘇跡象。
展望四季度,溫彬認為,投向實體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大幅多增,信貸已成為寬信用的主抓手。結合穩經濟大盤四季度工作推進會及各項政策部署看,基建、制造業、房地產等領域的信用擴張有望對四季度信貸和社融增速繼續形成有力支撐,有助于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王青表示,四季度是各類財政金融穩增長政策的集中顯效期,經濟修復進度也會進一步朝著正常增長水平靠攏,加之穩樓市措施還會持續出臺,10月信貸會繼續呈現同比多增勢頭。10月,加發的5000多億專項債將集中發行,且在月末要基本發完,因此,社融保持同比多增懸念不大。這意味著,短期內寬信用還會進一步推進,這將為宏觀經濟回歸常態化運行軌道奠定堅實基礎。
“未來宏觀經濟加快復蘇、房地產行業經濟景氣度改善,有利于寬信用落地、社融增速加速回升,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支持穩經濟穩增長。”龐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