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歷時兩年的“寒冬”還未顯示出一絲暖意。2014年一季度,煤炭價格持續下滑,市場形勢更加嚴峻,煤炭行業經濟運行壓力超過去年6、7月份最困難時期。弱市下的煤炭企業正面對煤炭銷售難、財務費用大增、還貸壓力加大、融資困難、現金流極度趨緊等問題。
其中,最使煤炭企業擔憂的當屬資金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包括貴州盤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盤江集團”)、吉林省煤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吉煤集團”)、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龍煤集團”)、安徽淮北礦業集團以及山東能源集團、晉城煤業集團等國內大型煤炭企業都已面臨資金嚴重不足。
山西一大型煤炭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煤炭成本和售價已經倒掛,5000大卡動力煤每噸虧損10元,但是不能停產,一停產就直接倒閉,煤礦開著還能拿點銀行貸款發工資,只能挨著等待市場好轉。而這樣的狀況目前已經是大多數煤炭企業所處的窘境。
巨額虧損
從今年1月份開始,以神華集團領銜,國內動力煤、煉焦煤價格出現全面下滑,降價比往年提早了兩三個月。
3月末,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525元/噸,比年初下降105元/噸;3月份當月下降了25元/噸,比2013年全年平均價格下降65元/噸。同時,煉焦煤價格一季度下降了130~150元/噸,其中3月份下降50~80元/噸。
今年一季度,盤江集團煤炭價格已下調3次,其中冶煉精煤下降237元/噸,化工精煤下降178元/噸,省內電煤下降10元/噸。降價趨勢仍在持續。
煤炭價格持續下跌也在侵蝕著煤炭生產企業的利潤。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324億元,同比下降11.5%;企業利潤總額219億元,同比下降42.5%。
同時,煤炭企業虧損范圍也在逐步擴大。今年前2個月,煤企虧損額為126億元,同比增長38.7%,其中大型煤炭企業虧損面達到44.4%,比2013年擴大了13個百分點,黑龍江、安徽、河北、吉林、青海等8個省的規模以上煤炭企業虧損。然而,隨著煤炭價格的下行,3月份煤炭企業利潤仍在大幅下降,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上述山西煤炭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神華集團的煤炭每噸能賺15元,中煤集團是不虧不賺,所以目前來看除這兩大集團能維持盈利外,國內其他大型煤炭企業基本都處于虧損邊緣,甚至很大一部分企業已經出現巨額虧損。
以安徽淮北礦業集團為例,今年一季度,公司煤炭收入39億元,僅與去年同期比就下降3億元,其中因價格下降影響收入減少7.5億元。雖然公司煤炭產量在增加,原煤成本同比降幅也較大,但淮北礦業集團1~3月份財務顯示,預計虧損1.46億元。
相比之下,東北三省的煤炭企業,由于礦區老化、運輸格局相對封閉以及市場反應滯后等原因,目前已處于嚴重的虧損狀態。吉煤集團一季度完成銷售收入11.14億元,同比下降8.38億元;而虧損額為3.99億元,比去年同期超虧3.7億元。
同樣位于東北地區的龍煤集團,自煤炭價格下行以來,公司就一直掙扎在虧損的泥沼中。龍煤集團初步測算,今年一季度公司虧損達到15億元。
雖然也有煤炭企業實現了扭虧,但并不是依靠煤炭主業。今年一季度,盤江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2%;利潤總額1.35億元,同比減虧增盈3億元。
“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增加主要來自煤炭產業以外的其他產業,煤炭產業因價格大幅下降,同比減收2億多元,僅實現微利。”盤江集團一位人士介紹。
銀行停貸
已持續兩年處于低谷的煤炭市場導致煤炭企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同時也因下游用戶資金困難,煤款回籠危機充分顯現。
截至今年3月末,淮北礦業集團煤炭應收賬款余額14.8億元,比年初上升5.5億元;一季度,公司煤款回籠率僅89%,然而現金比率僅占37%。
淮北礦業集團一位負責人也坦言,這樣的現金回款比例已經不足以支付工資費用,公司每月均須向銀行申請貸款和貼現,現金流進一步呈現周轉難、籌資大、籌資難的特點,僅資金運行成本上就給企業“雪上加霜”。
現在,并非僅淮北礦業集團一家處于貨款回收困境。山西晉城煤業集團一季度回收貨款70.57億元,其中現款占22.39%,銀行承兌匯票占77%。此外,盤江集團公司下屬4家煤炭企業一季度應收賬款同比增長28.52%,貨款回收率只有59%,且貨款回收中現匯僅為20%,現金流日趨緊張,再加上融資困難,公司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
龍煤集團的處境則更加危險。一季度,公司應收貨款增加近8億元,回款質量下降。此外,企業資信等級下降,國有四大銀行已經停止向龍煤集團增加貸款。這些都導致職工開支難保,鐵路運費繳納困難,資金鏈瀕臨斷裂。
目前,除煤炭企業外,處于產業鏈上的鋼鐵、焦炭、化工、焦炭等企業均陷入困境,經營狀況也在持續惡化,導致煤炭企業貨款回收更加困難,欠款、承兌比例維持高位。
港富集團黑色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志斌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煤炭市場好的時候,下游用戶都是拿現金買,承兌的比較少,但從去年開始承兌比例大量增加,由于承兌最快要兩個月才能匯現,所以除神華集團外,其他煤炭企業的現金流已經非常緊張。
即便煤炭行業下游主要用戶發電企業的盈利狀況已經好轉,但拖欠貨款也是常事。秦皇島煤炭貿易商趙遠輝表示,雖然發電企業盈利,但也存在高負債率的問題,而占據主導地位的發電企業也不著急給煤企貨款,能拖則拖,能欠則欠,同時能給承兌就不會給現金。
另外,本報記者還了解到,由于煤炭行業盈利前景不被金融機構看好,且企業負債率已處于較高水平,煤炭企業2014年的融資環境也更加嚴峻,融資成本進一步上升,目前新增貸款利率銀行均已要求上浮,貸款額度也有所壓縮。
實際上,煤炭企業日常運營所需的資金量非常大,但在盈利能力下降、融資手段單一、融資困難加劇等形勢下,企業運營資金保障能力已出現嚴重不足。今年一季度,山東能源集團經營現金凈流量-25.5億元,4家權屬企業負債率超過70%,部分企業應急資金儲備不足、資金周轉困難。
張志斌表示,煤炭企業回款從前年開始不好,去年更加惡化,僅用三年時間,整個煤炭行業中大部分企業的資金鏈就處于斷裂邊緣。
不能停產
雖然部分企業煤炭產量有所下降,但巨額的虧損仍不能阻止大型煤炭企業的持續生產,甚至產量較大,幅度增加。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快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煤炭產量完成8.5億噸,同比下降0.1%。1~2月份大型企業原煤產量同比增長0.5%,非國有煤礦產量同比下降6.9%。
其中,晉城煤業集團一季度本部累計完成原煤產量1187.1萬噸,同比增長8.24%。淮北礦業集團實際生產原煤925萬噸,同比增長5.9%。
上述山西煤炭企業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現在山西朔州地區5000大卡動力煤的成本價格每噸470元,而實際交易價格只有460元,一噸就賠10元錢,但是煤炭企業不能停產,因為一停產就直接倒閉。
由于虧損嚴重,部分大型煤炭企業也采取了減產、限產等措施。例如,一季度,吉煤集團完成產量548.76萬噸,比同期減產84.08萬噸;龍煤集團原煤產量完成1154.45萬噸,同比減少95.11萬噸。另外,山東能源集團一季度原煤產量2628.03萬噸,同比下降3.92%。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煤炭行業人士也表示,國內小型煤礦扛不住的已經大面積停產,但大型煤礦為了保證現金流,因此不能停產,只可以減少生產。
“在煤企利潤虧損的情況下,只要保證正常生產,做到現金流是正的就可以了,這樣才能從銀行繼續貸款,同時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地方政府也不可能讓企業停產,這關系到地方就業和社會穩定。”上述煤炭行業人士透露。
然而,在進口煤大量沖擊、國內產能持續釋放的形勢下,市場預計煤炭價格在第二季度難言好轉,全國煤炭價格在今后一段時間里仍將下跌,煤炭市場也持續走低。
中國煤炭市場網首席評論員侯玉春表示,在煤炭供過于求的情況下,發電企業庫存保持在合理水平,不會大量存煤,因此煤炭價格在二季度回升的概率為零,更差的情況是煤炭價格會進一步下探,但探幅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