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生意火爆的行業,為何如今會遭遇寒冬?鋼材貿易能否迎來轉機?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鋼材貿易行業內的專家。
業內分析師分析稱,未來鋼材貿易行業將面臨洗牌:多種經營、渠道靈活的企業將做大做強,單一經營的企業或將倒閉,市場未來鋼貿企業數量可能減少,但是交易量反而將有所上升。
導致如今鋼鐵價格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何在?分析師認為,產能過剩和經濟放緩導致需求不足,庫存積壓嚴重,而上游鐵礦石、煤等原材料漲價則導致了價格倒掛。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庫存在200-300噸的鋼材貿易公司,基本做著虧本買賣;中等規模(庫存上千噸)的公司,融資困難,遇到資金回籠難題,經銷商認為改變投資渠道能減少在鋼鐵投資上的損失,如今很多公司已經做起了實體投資;庫存上萬噸的鋼鐵貿易公司依然堅守,龐大的資金和客戶群,讓其走上薄利多銷的道路。
對此,四川省川聯鋼材貿易商會常務副會長徐天華同樣認為,鋼價持續走低是對鋼材貿易行業的一次考驗,必定會淘汰一批企業。
“企業規模大小已經不是關鍵,關鍵在于企業的供貨渠道,如果有項目供貨、終端供貨渠道的企業,利潤相對能保證,單一批發零售經營的企業難以生存。”徐天華覺得一些規模大的公司優勢在于掌握了銷售渠道。
“由于鋼鐵行業普遍經營不善,利潤很低,導致很多企業虧損倒閉或者慘淡經營,銀行對于他們的還款能力信心不足,加上部分企業利用鋼材重復質押獲得貸款,事發后銀行更加收緊。”分析師說,融資難是困擾中等規模企業生存的重要原因,就目前的形勢,銀行暫時不會放寬對鋼材貿易企業貸款。
同時,還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鋼鐵生產企業迎來產業轉型,未來的生產量會逐步減少。經濟的回暖,使國內鋼材消費增長,但產能過剩的問題依然突出,國內龐大的鋼材庫存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
鋼鐵貿易企業該應該如何面對當下困境尋求轉型?
分析師給出三點建議。一是增加供貨渠道,向利潤較高的終端、項目供貨;二是轉型開展向深加工等附加值較高的業務;三是利用電商拓展渠道和降低交易成本,綜合服務平臺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