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財政部在2022年度財政收支情況網上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2023年專項債政策動向:統籌發展和安全,合理安排2023年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地方做好專項債券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提高項目儲備質量;督促地方做好2023年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工作,有效發揮專項債券對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積極作用。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47566億元,其中,專項債券40384億元。
“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財政支出端需要保持必要強度,預計2023年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將在4萬億元左右,仍維持較高水平。”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謝后勤看來,專項債不受赤字率約束,2023年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仍需專項債發力,預計今年新增專項債額度或在3.8萬億元,發行節奏繼續前置。
為了充分發揮專項債穩投資作用,財政部于2022年11月份提前下達部分2023年新增專項債額度。目前財政部尚未對外披露提前下達額度情況,但從地方披露數據看,多地獲得的提前下達額度相比2022年大幅增加。例如,河北獲得的2023年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為1286億元,相比去年增長73.8%。
馮琳表示,今年部分專項債額度在去年已提前下達,且下達時間較往年前移,就是為了保證今年年初專項債的發行,從而為保持基建投資高增長、穩定年初經濟運行提供資金支持。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張建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將進一步發揮好各項投資政策“組合拳”效應,以高效有力舉措推動投資跑出“加速度”。一季度將加快推動提前批次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加快下達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重大項目作為穩投資的利器,春節假期后多地紛紛快馬加鞭集中開工了一批項目。例如,1月31日,北京舉行2023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此次活動共有5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約486億元,力保一季度投資開好局,發揮重大項目對全市投資的支撐和帶動作用。
“今年專項債主要投向交通、市政和產業園等九大領域,同時也會繼續投向新能源和新基建兩大領域。”馮琳表示。
馮琳認為,專項債是推動投資跑出“加速度”的抓手之一,關鍵在于推動專項債早發行、早使用、早見效。拓寬專項債使用范圍,提高專項債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撬動作用,推動盡快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更好發揮專項債助力穩投資穩增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