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過剩決定價格向下
礦山特別是國外礦山產能釋放進入到高峰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空頭曾經擔心的礦山壟斷會減產挺價并沒有出現,隨著FMG供給大量釋放宣告了礦石供應市場正在由壟斷聯盟走向市場競爭。供給過剩成為判斷礦價方向最重要的基礎,即“向下”。
從澳洲、巴西的礦石供應狀況,必和必拓將2014年鐵礦石產出預估上調500萬噸至2.17億噸,FMG則表示,需要鐵礦石價格未來12~18個月穩定在每噸110~120美元,才能償還25億美元的目標債務,將今年的產量提高了57%。淡水河谷今年一季度鐵礦石產量7100萬噸,雖說其產能釋放高峰期還沒到,但一季度的產量同比增長也是9.6%了。總體上看,外礦供給不會減弱,甚至在7月份后,供給過剩的格局會更加明顯。
中間需求影響階段性波動
“五一”長假出了2014年鐵路投資再次提到8000億的消息,市場本指望可以帶動價格一輪小幅反彈,結果對鋼價、礦價基本毫無提振。我們估算多出的投資額可帶動鋼材需求965萬噸,帶來日均鋼材產量增量2.65萬噸。種種跡象表明,終端需求難有亮點,無論是棚戶區改造還是鐵路基建拉動,都敵不過整體投資增速的下滑。房地產銷售和開工增速均是一個快速下降的過程,2013年房地產新開工累計增速還有13.5%,今年3月已經快速下跌至-25.2%。預示著三季度房地產施工都難有起色,拉動終端需求的最大頭已趴下。
礦價下行趨勢明顯,但上市以來由慢跌到急跌的標準式下跌行情已難見到,中間需求變動會成為下跌趨勢中重要的擾動因素。鋼廠補庫還是港口拋庫這是多空雙方的分歧所在。目前鋼廠進口礦庫存可用天數為26天,處于階段性低位,有可能會有小幅補庫的意愿,但受制于看空預期以及資金緊張,補庫力度不應奢望太大。港口融資礦會否出現拋庫是目前市場重要關注點。我們認為融資礦的問題并沒有市場想象的那么嚴重,融資礦是正常的貿易融資行為,不同于2012年的鋼貿商倉單抵押騙貸,目前看,融資礦不存在信用風險。我們擔心的是在浮虧了20~30美元的狀況下,一些民營的礦石貿易商會不會出現拋庫回收資金的風險。
下跌空間看內礦淘汰程度
本輪礦價下跌空間主要看國內高成本礦被淘汰的程度。按照某咨詢公司統計,換算為62%品位濕噸算,2.2億噸的國內礦濕噸完全成本在100美元附近,折合大商所標準品價格在820元。成本曲線尾部的1億噸礦成本線在130美元以上,折合大商所標準品價格為1050元附近。
我們預計今年國內礦供給會淘汰掉1億噸的高成本礦,如果按照這個完全成本估算,那么目前港口主流62%現貨價780元早已足夠壓制國內中小礦山減產停產。但從礦山開工看,除了部分小礦山減產,中大型礦山并沒有明顯減產跡象。這說明礦山參考停產的標準可能是以現金成本為準。如果按照FMG的現金成本占總成本60%估算,那么成本曲線尾部那一億噸國內高成本礦山現金成本在630元附近。當然全國新老礦山眾多,同樣的總成本下現金成本差別也會比較大,2012年后的新礦山固定資產折舊攤銷多,相比而言現金成本也就低了。
看礦山開工率對國內礦被淘汰的節奏能有更直觀的認識,目前年產30-100萬噸礦山開工率還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大礦山開工率是高位運行,這說明離礦山被淘汰的步伐還有距離。如果礦石價格接近階段性底部,我們應該可以看到國內礦山開工率下降。
總之,礦石價格下行趨勢比較明顯,中間可能會由于鋼廠補庫和港口貿易商拋庫造成價格的波動,但盤整向下態勢不變。空間上主要看國內礦山開工狀況,目前還沒有出現國內中大型礦山停產消息。